您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谷歌

谷歌第四次征战社交网络:将亲友信息清晰归类

ZDNetnews 更新时间:2011-06-29 09:56:42作者:林静来源:新浪科技

本文关键词: 谷歌 |

谷歌周二推出了新服务:“Google+”。

  

Google+正在进行“实地测试”。

  

Google+服务演示

  

Google+即时上次功能演示

  

+You的体现

  导读:谷歌于本周推出了新的社交服务Google+,国外媒体周二晚间发表评论,对谷歌第四次踏入社交网络圈子的努力做出了分析,并指出有针对性的社交互动将是谷歌这次努力尝试的关键所在。

  以下为评论原文:

  谷歌开始第四次尝试敲开社交网络的大门了。作为搜索引擎的巨头,谷歌一直没有办法成功涉足社交网络的圈子,谷歌此前进行的三次尝试大多以失败告终,谷歌Buzz的影响非常有限,而谷歌Wave的推广更是非常失败——以至于谷歌不得不在去年夏天彻底关闭了这一服务。谷歌旗下的Orkut或许是谷歌推出的唯一一个最成功的社交网络服务,但是却几乎没有人知道——因为其业务范围仅仅局限在印度和巴西。

  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dt)在本月承认,在他CEO任内最令他后悔的一件事就是,他没有意识到Facebook推出的相关业务的重要性。施密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我当时清楚的意识到我需要做点什么,但是我什么都没有做。作为CEO我需要对此负责,我确实搞砸了。”社交无处不在,因此即便是全球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互联网企业而言也决不能放弃这块蛋糕。

  据网络杂志《连线》记者史蒂芬·列韦(Steven Levy)的一篇报道显示,该项目是谷歌耗费了1年的时间和大量的深入研究分析而开发出的新产品。今天该产品将仅向有限的公众用户开放测试,从中可以看到数百位谷歌软件工程师的汗水以及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让谷歌进入社交网络业务的决心。

  但是谷歌目前尚不愿意将自己的Google+称为Facebook杀手,而仅仅是将Google+描述成改良版的谷歌。这一绝妙的思路是建立在两个条件基础上的:首先,谷歌本身拥有大量忠实的用户,因此强调这款服务改良版的谷歌相当于扬长避短;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避免谷歌需要与社交网络的各个巨头直接展开正面冲突,留下了足够的回旋余地。

  Facebook和谷歌的竞争一直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一直没有考虑过合作共存。Facebook还与上个月聘请公关公司散布关于谷歌侵犯用户隐私的反谷歌电子邮件。这一事件更使得两家公司的关系雪上加霜,因此至少目前看来,两家公司将很难有合作共赢的机会。

  当然,隐私问题只是一个附属问题,双方斗争的核心在于获取用户的在线信息。毫无疑问Facebook在此领域拥有着领先优势,但是这一领先优势是建立在谷歌一直无法成功涉足社交网络领域的基础上的。在互联网上,没有绝对的用户忠诚。

  Google+将会拥有一些社交网络必需的功能——名为“Stream”的新闻模块;名为“Sparks”的搜索和提醒模块,与传统的谷歌搜索相比,该模块能够让用户的搜索结果根据用户的个人兴趣进行排序;同时还有功能能够让没有注册该服务的用户也能够收到好友的分享。

  但是Google+最吸引人的一点是,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朋友、同事、家庭成员、联系人等清晰地归类到社交网络的各个条目中去。这应该是一个很简单的设定,但是Facebook一直没有做出这样的设计,或许是他认为这一举措无关紧要。而谷歌则将这一设计视为神物,并在一年前就开始大肆宣传。

  谷歌社交图谱产品经理施米尔特·本亚尔(Shimrit Ben-Yai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在Facebook上有500个好友——我妈妈是我的好友,我的老板也是我的好友。因此当我在Facebook上与他人分享信息的时候,往往会把一些不想让特定群体看到的信息也分享出去。但是在Twitter上,我无法让足够多的人看到我的分享。如果谷歌能够找到这中间的一个平衡点,我们可以给社交互动行为带来一个彻底的革新。”

  Google+在测试阶段将只向少量用户开放,以防重蹈Buzz的隐私泄露覆辙。此前Buzz有一个默认功能是会显示用户会经常会和哪些人联系,用户必须手动关闭这一功能——但是这个小小的疏漏会带来不少隐私泄露的问题,因此饱受到外界的责难。

  随着新的产品推出,谷歌希望广大用户能够相信自己的隐私将获得很好的保护,用户可不仅可以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同时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只和自己的目标团体一起分享互动。不知道广大用户是否再愿意相信并尝试谷歌的社交产品,并让它来改变我们的数码生活。因为如果谷歌很难再有第五次尝试敲开社交网络大门的机会了。(林静)

    

好看好玩

用户评论

用户评论

  • 用户名
  • 评论内容

CNET Networks
Copyright ?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
京ICP证150369648号 京ICP备1503964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5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