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忙碌命:需要第三空间短暂躲避
或许我未曾有过。但我一直在努力寻找,寻找那失落的第三空间。
整天我们都忙忙叨叨,整天我们都想出去旅行,但是亲爱的我们,难道真的能够逃脱工作的束缚吗?寻找一个轻松惬意的工作场合,可能是最现实的了。但是寻找家、单位之外的第三空间并没有那么容易。
作为一名IT记者,也酌情可以算作是一个文字工作者吧,总是向往有着沙滩、海风、木格地板、遮阳伞构成的场景,作为自己的工作场所。但是这么多年从未找到过,或者说即便是到了那种场景中,却又无心去休闲地工作,很可能会变成与同行者一起玩起杀人游戏、打打斗地主啦。
家里是不适合工作的,虽然我也比较向往Soho一族,但是家里面得那种设计,或者说我自己家里的那种设计,根本就是一个用来看看电视,吃吃饭,睡睡觉,陪孩子玩玩的场所。虽然也可以工作,但是那势必要在早上5点钟左右,再晚了各种吵杂就扑面而来,让你面临崩溃,根本写不进一个字。
公交车上曾经是我的乐园。那个时候北京的公交车还没有降价——我并没有一点埋怨的意思,我只是说当时我乘坐的那辆汽车,第一站就在我家小区,至少有一年时间,共同上车的人也就是2、3个,甚至夸张的是走了一半路程还是只有那么5、6个散落的乘客。当时我拿着ThinkPad 600X笔记本电脑,在车上敲击着键盘,路上40分钟时间,差不多可以写2000字的一篇文章。
飞机上也曾经最喜欢思考、写东西的地方。飞机是一片净土。没有电话侵扰,没有会议,没有其他庞杂的任何事情。尤其是长途飞行,我会选择写文章、看书、玩游戏、看电影,实在是太累了才会选择睡一会。我甚至特别享受在大家都睡觉的时候,望着飞机的天花板发呆。我喜欢坐在过道边,这样更自由。
我很少去洋快餐店找灵感。因为里面过于吵闹,尽管我当年是闹中取静的高手,哈,时过境迁,如今的快餐店人太多了,你根本无法找到那种一个人静静坐在角落中,或看报纸、或捏手机、或看电脑的惬意和轻松了。有的只是旁边等位的饥饿进食者。
当然,有人特别喜欢在单位会议室一个人呆着,我不理解这是一种什么心理。是想着把自己超脱出来?让自己在单位里面蒸发?
我的一位朋友@酸汤鱼 说,他的第三空间是各种运动场所。这是一个很健康的说法。虽然我们这里所指的第三空间主要是指轻松的工作环境,但是他这种通过挥汗来净化大脑的方式十分绿色,也让人神往。
更有一位喜欢喝咖啡的ID是@星巴克 的朋友深沉地说,“第三空间未必是一个指定的物理空间,也可以是用什么方式进入一种工作状态。”我很喜欢这个说法,让让我释然,不要去纠结于某个场所,第三空间随时在心间。
(文/老凉)【详细】
鱼和熊掌要兼得:绝不能毁掉私生活
提起星巴克,据说有这样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有人非常受用于星巴克打造的“第三空间”,原因有很多:美式环境、动听的音乐、随时上网、彰显品味,至于咖啡本身,并不是那么重要。而这个场所在我看来——so so,很多人不在办公室,未必就在星巴克。
前几天去一个朋友的公司参观。这家公司坐落在东四一个胡同里边,公司是个小二楼,楼下就是普通的办公室,里边分成若干格子间。二楼是这个朋友的办公室,办公室里的所有家具都是从各地淘来的古董,并且“混搭”得别有风味。据说先有了两扇颇有来历的门,把门运进屋,才定下来房高、开始做吊顶。此外,他还在办公室里边安置了一个台球桌,台球桌旁配了一个各色洋酒应有尽有的吧台。
最让我惊讶的还是二楼的平台,这个平台其实就是一楼的房顶,这条胡同保存了很多完整的四合院,这二楼平台应该就是旁边那个四合院的房顶。具体怎么把房顶变成了平台,我不得而知,但是在我看来,这个平台,太牛了。这朋友在平台上种了很多竹子,布置了颇有禅味的桌椅,坐在这里喝茶或者咖啡,可以俯瞰周围的四合院以及不远处的闹市。
朋友告诉我,过去跟客户谈事要去酒吧、咖啡厅,环境再舒适也做不到现在这样的私密、舒适。他甚至在这里布置了一间卧室,真的喝醉了或者工作太晚,他就睡在这里。
布局这样一个工作和生活之外、但是又紧紧联系工作和生活的场所是这个朋友多年的梦想,也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成功人士的所求。这样的场所是星巴克无法替代的,因为这些人既要放松,又想时刻绷紧工作的神经;而星巴克的千篇一律已经让愿意主宰自己生活的他们厌烦。
谁也不想被统一色调、统一灯光、统一店服的连锁店毁掉自己的私生活,他们如此,你们呢?(文/张晓楠)
【详细】
没有安全感:一杯咖啡换不来第三空间
上大学的时候,看到那些抱个笔记本电脑在星巴克泡上几个小时的人,觉得这就是小资生活了。
工作以后,星巴克之于我,变成了一个外出歇脚的地方。急需上网的时候,会想到星巴克,因为那里有免费的Wi-Fi;等人或者需要打发时间的时候,会想到星巴克,因为有好喝的星冰乐;出国的时候,见到星巴克也会觉得亲切,有自己熟悉的味道。
但是,我从没把星巴克当做一个在那呆上几个钟头的地方。
当你有同伴的时候,你肯定不想两个人坐在那里,每个人手里抱着一杯早就喝完的咖啡,在那聊天聊几个小时,而且星巴克早已经不拥有安静的环境。
当你一个人坐在星巴克的时候,也只会把这里当做一个过渡空闲时间的地方。人多嘈杂是现如今星巴克的现状,工作之后再看星巴克,就像上学的时候看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感觉差不多,人来人往,没有安全感,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包包不会被偷。
星巴克号称自己是第三空间,但是对我而言,没有第三空间的存在。静下心来想事情,写稿子,或是看看书,需要一个有安全感的空间,当今社会,任何一个公共场所,都充斥着不安全的因素,人的注意力就被分散了,所以,很难找到一个心有所属的第三空间。
如果一定要说说自己心里向往的第三空间,我倒是很希望有个小院子,有把摇椅,坐在那里静静的看书,当然,这个院子要是属于自己就更好了,似乎又变成了第一空间家的范畴。(文/孙封蕾)
【详细】
厌倦两点一线:一起私奔洗涤心灵
你是每天过着办公室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相信许多人都过着这种单调的生活,但这并不以为着他们愿意如此的“枯燥”,他们的内心深处都藏着自己的“第三空间”。
“第三空间”的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Ray Oldenburg提出,指除了“第一空间”(家庭居住空间)和“第二空间”(职场)之外,不受功利关系限制的公共空间,如城市中心的闹市区、酒吧、咖啡店、图书馆、城市公园等地方。
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第三空间”,在这个“第三空间”,人们或者是更加舒适的工作,或者是完全享受娱乐,这是有别于第一和第二的空间。
如果将概念再延展一些,第三空间可以不仅仅指一个地方,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旅游”是我的第三空间。
旅游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一位微博作者将旅游定义为:从自己生活厌倦了的城市到别人生活厌倦的城市。
于光远老先生说:“人之初,性本玩”。寻求快乐是人的本性,而旅游可以放松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在旅游过程中收获的是快乐,是精神的享受。而除了能达到放松效果,旅游也能让人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条件允许,可以走出国门,看看世界,了解到和中国不一样的民族文化;而中国也有许许多多值得一去的城市和名胜风景;乡村民俗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收费不高的郊区农家院,是工薪阶层的理想去处,在这里你可以享受到在城市里体会不到的快乐。
总而言之,我心中的第三空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心灵的洗涤,“旅行”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文/张丹)
【详细】
只要心态好:宅一把又如何
什么是第三空间,百度了一下:第三空间,是指购物休闲场所。人的日常生活主要分布于三个生活空间,即第一空间(居住空间),第二空间(工作空间),第三空间(购物休闲场所)。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必须从三个生活空间同时去考虑。而生活质量的提高又往往表现为第一、第二生活空间的逗留时间减少,第三生活空间的活动时间增加。因此,必须把提高第三生活空间的质量作为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点。现代商业业态的战略规划性恰恰表现在如何精心定位规划第三生活空间。
照此来说,这个家和公司之外的“第三空间”,我们可以选择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吃、喝、玩、乐无所不包。
有人热衷星巴克、雕刻时光、上岛之类的咖啡店;有人喜欢有传统文化的茶馆茶室,有人爱去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之类的快餐店;有人钟情哈根达斯、DQ之类的冰淇淋店;有人就爱逛商场,shopping血拼刷爆信用卡;有人偏爱美食用,一嘴吃篇天下;有人喜欢热闹人气,泡酒吧是常事;有人喜欢安静,图书馆能待上一天;有人就乐意去电影院,在大屏幕上体味百味人生;有人就要艺术范儿,798、大剧院跑不够;有人酷爱住酒店,美滋滋的成为超级“睡客”......
第三空间也不仅限于室内场所,有人迷恋汽车,车就是他一个移动的家;有人钟爱旅行,天南地北任我游,拥抱大自然,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超凡意境,细品海天一线、椰林树影、水清沙白的惬意;有人喜欢冒险刺激,哪里没路他去哪。
不过有些时候所谓的“第三空间”并非单纯的第三空间,有人把第三空间与第一空间合二为一,就是俗话说的“宅”,通过电脑、互联网、电视、游戏机等等IT技术与娱乐设备,宅男宅女们在第一空间的家里能够搞定一切,甚至包括第二空间里所说的工作,SOHO一族就是如此,家中的书房就是他们的办公室。
同样的,第三空间与第二空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与交集,有人在餐桌上谈工作、聊项目、搞定客户拿单子;有人在咖啡店、快餐店里上网搜资料、写文案、搞策划、找灵感,甚至把电话会议都开到了星巴克......他们将第三空间当作第二空间的延展和补充,在办公室里做不了的工作,在第三空间里可以完成,在职场上不好说的话,第三空间里能轻松的说出口,在公司里想不出的点子,第三空间环境下却能才思泉涌。
当然,不排除有这样一种“牛人”,完全不需要刻意的寻找属于自己的第三空间,一、二、三空间全兼顾,他们在家里能工作能学习能休闲能娱乐;努力工作时又不忽略家庭,还有娱乐精神;放松休闲时,家庭和工作两头都不误。他们或许对第三空间没有特定的物理上的需求,只要心态放好,哪里都是“完美空间”。
家是生活之所,办公室是工作之地,而第三空间除了物理上的涵义之外,它还是人们心灵、精神上的栖息地。我们在第三空间里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满足精神、心理上的各种需求,包括工作的完成、兴趣的所在、个人的喜好、人生的追求,等等凡此种种。“境随心转”,第三空间里,承载着我们的心境、思想、精神乃至灵魂。其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第三空间,只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着你心里想做的、而且合适做的事情,就可以了,不过真要做到“身心合一”也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在生活、工作、休闲娱乐中要不断摸索和感悟。 (文/孙莹)
【详细】
开阔胸襟:两关轻锁沙古道 千年梦回敦煌城
说到第三空间,人们往往需要讲究一个“静”字,但“静”并不总能够开拓你的胸襟,另类的旅途也能够成为你的第三空间。
最近去了趟敦煌,带给我最震撼的不是莫高窟,也不是沙漠中的一弯月牙泉,而是两座古关:阳关与玉门关。充满悲壮、征服以及雄浑的气势的两关,似乎能够让你的胸襟更开阔,眼界更高远。
两千多年的岁月一晃而过,阳关早已化为尘土,而玉门关也仅有一座小方盘城遗存至今。在三百年的时间中,玉门关迎接了一波波的商旅,送走了一代代的军士,它目睹了一个个王朝的兴衰,也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变迁。
玉门关和汉长城没有雄伟的建筑,精妙的雕饰,也没有巍峨的城楼和繁华的市井,它有的只是用黄土垒成的城墙、几近干涸的疏勒河道以及不远处的哈拉湖。我们不得不佩服于古人的智慧,在这里,玉门关不同于我们印象中的关卡,它没有占据任何天险,它占据的只是水源,在沙漠与戈壁中,有了水就有了一切。
玉门关以南的阳关同样占据水这条生命之线,渥洼池和西土沟两条水源在阳关的牢牢控制中,由于有青藏高原天险作为依托,阳关边上,古人们并没有修筑长城,但安全依然能够得以保证。
玉门关、阳关、敦煌城成三足鼎立之势,一方有难,两方支援,并且敦煌城在两关的保护之下,不会受到直接的攻击,敦煌充沛的补给也能为两关提供最大的战略支援。在我的印象中,玉门关和阳关从未被攻克过,原因显然并不是这两座关卡修建的有多牢固,充分利用了环境与地形是先决因素,同时汉王朝时期人们的铁血精神,“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的豪情更是关键。
去两关体验第三空间并不是扯谈,在这里,你感受到的不是大自然的壮美,也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强大的气场,感受到雄壮的征服号角,这种气场会让你折服,即便是紫禁城在它面前也不过是金玉其外的绣花枕头罢了。
有道是:
漫天烟沙乱行人,铁马金戈战黄尘。 两关轻锁沙古道,千年梦回敦煌城。(文/李钧)【详细】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