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1月6日消息(记者 尚婧)“集合线上用户购买力获取当地商铺折扣:零用户获取成本、利润率30%-50%、8个月实现盈利、年销售1亿美元、1年融资3千万美金”,2009年12月,美国网站Techcrunch一篇282字的英文报道把美国网站Groupon介绍给了中国创业者。
“当时我们一直寻觅好的商业模式,这篇报道让我眼前一亮”,在拉手网CEO吴波看来,这就像迷航者在黑暗的海面上漂流了许久,终于找到了一盏引路的灯塔,它就是后来炙手可热的“团购”。可不幸的是,这座“灯塔”同时被几百家企业盯上了。
事实上,中国团购市场竞争的“惨烈”程度远超美国。2010年国内初具规模的团购网站数量达1215家,千余家企业的背后是几万名从业者和大量的资本投入。在团购投资最热的5-8月,媒体已披露的风险投资来自包括万嘉创投、金沙江投资、浙商创投等专业投资机构,还有包括来自山西、浙江等地的个人投资者,已公布的投资总额超过2亿元。
行业发展初期,竞争主要来自于网站的同质化——近千家网站拥有几乎相同的界面风格、购物模式和体验、近乎相同的产品。最初成名的几个网站大多依靠已有的资本投入,制造有利的商品价格。据了解,各商家不断压低产品价格,导致行业平均毛利率仅有8%-10%;而在美国、韩国和日本,平均利润可以保证在30%-50%之间。
真正的商业竞争,始于几个规模较大的网站开始尝试模式创新。满座网CEO冯晓海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满座率先在页面侧栏添加了多个团购产品;拉手网则抢先推出了“一日多团”的模式;还有网站尝试推出过用户自助推荐商铺等功能。
看似细微的创新背后,是创业者们对行业“首位”的渴望——在美国,Groupon独揽该行业79%的流量,排名第二的LivingSocial仅占8%;而在中国,暂没有某家企业被公认成为“第一”,人们更习惯用“第一梯队”来形容排名靠前的几家网站。更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某些团购网站超过60%的流量来自于团购导航站,这意味着网站本身品牌价值、用户黏度、抗风险能力极低,并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为快速拓展用户,创业者们找到了一条捷径——抽奖。包括美团、拉手、搜狐爱家团等多家大型网站,均推出过团购项目,内容包括苹果ipad、返券礼品,更有网站推出国际高端旅游、宝马汽车、北京房产等奖品。“整个电商行业的市场费用在提高”,冯晓海笑称“媒体绑架了电商”。据透露,选择硬广投放单媒体平台日支出不低于5万元,且转化率难以保证;抽奖成本则可控制在100万之内,而带来的注册用户往往超过10万。
但抽奖只能作为临时促销手段,更多企业选择拓展城市的方式扩大市场份额,该做法拥有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占位”。在中国,团购市场成熟程度不如美国,热点暂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而二三线城市受市场容量、商铺状况及消费习惯等影响,团购业并不发达。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网站大规模“开城”,意在先期进入市场,以在次级城市市场成熟后获得在该地获得成功。
目前为止开城最多的是拉手网,官方信息显示其开通城市超过200个。知情人士透露,200余个分站中并非全部由该公司自主经营,部分站点虽冠以该网站名义却外包给当地企业运营。“若该地区未来发展良好,可以选择收回运营权,这样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业内人士称。
除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外,互联网大佬们的不断介入,也增加了团购市场的不确定性。最先介入并一炮走红的是千橡集团的糯米网,6月23日糯米网首日推出一款40块钱、赠哈根达斯和可乐的双人电影套票,每推荐给一名朋友可返利10块钱。据介绍,该产品首先在公司内部火了,该公司北京办公室有1000多人,除了自己购买外,他们还在人人网广泛分享,当日有超过15万人下单,而当时行业平均成单量不足2千。随后的一个月内,糯米网一跃进入团购行业前三名。
继千橡之后,腾讯、新浪、搜狐、淘宝、京东等大企业纷纷推出团购项目,良好的品牌和超大的用户规模不断挑战已有的团购网站。“增长率不断放缓”酷团网CEO张巍说,“11月份开始我们的销量确实开始下降”,行业数据显示10月份开始团购产品平均成单量下降了30%。有分析人士认为,大企业不断进入将成为该市场2011年格局变化的最大影响因素之一。(完)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