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技术改造,既有应对危机、提振工业、拉动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抓手。新型工业化的“新”,正在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以此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道路。因此,能否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将其广泛运用于工业行业技术创新、设备升级、工艺更新、材料研发、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中,事关技术改造的最终成败。而通信业具有网络、技术、服务等多重优势,在以信息化支撑工业行业技术改造中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此次技改的实施,需要优质信息网络的强有力支撑。与此前历次技改不同,新一轮的技术改造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重要目标的。它将带来新的工业制造模式———网络化制造、柔性制造、虚拟制造等;新的流通模式———全国大流通、全球大市场等;新的销售模式———以销定产、定制销售等。这些新模式无不构筑在“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随着工业企业产线信息化和产品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设备将实现自动控制,越来越多的产品将内嵌芯片、内置系统,装备、机器、产品与人、与信息系统交流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信息在设计、生产、配送、交易等环节传递的量越来越大,方式越来越多样。这些都高度依赖优质可靠、安全稳定的信息网络来支撑。比如构建无缝的生产现场网络环境,比如一业多基地的大型企业集团模式的网络连接,比如覆盖生产、流通全过程的“物联网”,都赋予通信业在工业发展格局中新的历史责任。
此次技改的实施,需要打造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从生产型制造向基于网络的服务型制造转变,是工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尤其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困境是,既迫切需要打破信息不对称的瓶颈,又不得不削减IT系统建设支出。在这样的条件下加快技术改造,必然要考虑“物美价廉”的方式,具有公共性质的信息服务平台能够帮助众多企业低成本和高效率地获取研发、生产、流通、销售等信息,助其“趋利避害”。在打造这类带有公共性质的企业研发设计共享平台、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跨地域跨行业的物流信息化平台等方面,通信企业具有显著的网络技术优势。
此次技改的实施,需要丰富多样的信息化应用相配合。这次技改除了有降本增效等企业微观层面的传统目标,更有绿色节能、减排降耗、安全生产等一系列宏观层面的新目标。很多工业企业的技改项目主要围绕节能减排、提升产品科技含量、调整产品结构等来进行,而在这些领域,信息化与传统工业企业的结合点既深且广,通信企业大有可为。比如,通信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应用大大降低由人流和物流所产生的能耗,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污染企业的排放,通过产品溯源系统确保食品卫生安全,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节能增效……这些都需要通信业加强与工业行业的结合,整合产业链资源,提供更加多样的信息应用。
当前,通信业已经实现全业务经营,并正在大规模建设3G网络。经过4年多的转型探索,通信企业在信息化服务领域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面对新一波技改大潮,通信业将以更强大的网络、更丰富的业务、更多样化的应用,为工业行业、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