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软件 /Wave

Google Wave:即时版Gmail

ZDNetnews 更新时间:2009-06-02 09:30:02作者:CNET科技资讯网

本文关键词: Wave | IM | Google Wave | 即时通信 | 电子邮件 |

CNET科技资讯网6月2日国际报道 Google正着手改造电子邮件服务,以应对即时网络通信的需求,并且让网络通信更井然有序。

Google上周在旧金山举行的Google I/O会议上公开发布研发多年的Google Wave,号称是“未来的电子邮件”服务。这项服务将改造电子邮件的收件箱(inbox),把电子邮件、即时通信(IM)、相片分享整合起来,若是开发人员共襄盛举,还可与社交网络连成一气。

这项计划的领导人Lars Rasmussen指出,Google Wave的目标是“结合对话式的通信与协作式的通信”。

Rasmussen胞弟Jens成立的新创公司在2004年被Google收购后,两兄弟便联手推动Google Wave计划。Rasmussen表示,他们的灵感来自于最常用的两种网络通信技术,即电子邮件与即时通信。他们认为,这两种应用其实都根据相当古老的通讯技术--书信与电话。

Google共同创始人Sergey Brin在产品发布会后的记者会中表示,已授权Rasmussen兄弟建立“Google史上最独立自主的事业单位”。基于这两兄弟开发Google Maps等技术的成功纪录,当Lars向他提出改造网络通讯的计划时,Brin倾向采取“乐观其成”的态度。

Lars Rasmussen上台说明Wave功能

于是,Google Wave诞生了。这个服务以流行的“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方式组织网络对谈,有点像是把Twitter、Friendfeed和Facebook的元素融合为一种服务,让使用者即时直接回传信息给在线联络人、分享相片或文件,必要时还可增加或删除参与对话的成员。

由此看来,Google Wave既不完全是公开的对话,也不完全是私下的对话。使用者在键入一则信息、上传相片或增加联络人的同时,就建立了一个wave。其他联络人也可事后再追加,而且,除非这个wave的发起人限制新成员加入,否则被加入者也可自己再加入其他的联络人。

Google Wave计划经理Stephanie Hannon说:“每个看过简报的人都表示,这对网络通讯提供另一种不同于前的、有用的方式。”

目前Google Wave的功能很有限,但Google呼吁开发人员群策群力扩充其功能。Google将发布API(应用程序设计界面),让开发者开始测试如何在自己的网站上引进Wave,或如何让自己的服务与Google Wave结合起来。

Google预期Wave对开发者而言有三种用途,最明显的就是把Wave当作对话入口(gateway for conversations) ,如同在Twitter、Friendfeed、Facebook、博客和其他社交媒体网站所见一般。

第二种用途是,建立应用程序在一个Wave里执行,类似开发者利用Facebook平台打造各种应用程序的方式。第一批的Google Wave应用程序中,可望出现在线多人对抗的游戏。

至于第三种用途,Google建议开发者考虑利用Wave来改善企业内部目前的工作流程(workflow)。Rasmussen举软件错误追踪器(bug tracker)为例说,软件开发者可把这些bug分成几个wave,参与者把新bug传上某个globalwave,再由领队把bug分派给同一wave里的个别成员,而开发者在处理和清除bug的同时,可针对某一特定的bug如何修补发表评论,这些事情都在同一对话串(thread)中进行。

Google Wave软件目前只初具雏形,仍需开发者大力支持。也因此Google Wave的核心格式协定打算开放源代码,让开发者能打造自己的wave。

开发者的反应如何,将决定Google Wave有多大的影响力,毕竟市场上类似的概念已经很多。数月来,Google一直被追问是否计划收购Twitter或其他擅长即时网络通讯的公司,目前为止Google都表示无此意愿。现在我们知道原因何在了。

收件人回应Wave信息时,对方马上可即时看到打出的消息

  E-mail、即时通信、wiki,或者nanoblog?Wave把这些所有通讯方式的元素通通结合起来

    

好看好玩

用户评论

用户评论

  • 用户名
  • 评论内容

热点新闻排行

CNET Networks
Copyright ?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
京ICP证150369648号 京ICP备1503964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5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