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化 /网货

网货蛋糕做大了 “假日效应”不断涌现

ZDNetnews 更新时间:2010-09-10 06:56:39来源:网货

本文关键词: 网货 | 淘宝网 | 拍拍网 | 假日效应 | 网购 |

  “理论上,如果快餐可以网上支付的话,我可以永远不出门。”这是谭人玮的网络签名。

  “我每天光快递就要发50件以上,全是美食大礼包,发往全国各地。”这是淘宝网店开心吧的店主小蓉,她所销售的各式进口干果和零食,最近突然一下子供不应求。

  春节临近,网上购买年货一时风行。山核桃、开心果、巧克力,以及燕窝、洋参……随着人们热切团聚心情而备受热捧的这些精美年货,也成为网络购物的紧俏商品。来自淘宝网的统计显示,上周淘宝网平均日交易额7.6亿元,很大一部分来自年货成交,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100%。其中,淘宝商城年货交易额日均接近1000万元。

  网货蛋糕做大了

  支撑“网购年货”大爆发的,并不仅仅是因为价廉物美的优势。实际上,整个网货世界,都正以不可阻挡的扩展趋势,侵蚀传统销售模式的市场份额。

  根据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从7400万人增长为1.08亿人,增长率为45.9%;网上支付用户规模为9406万,增长率为80.9%。

  2009年全年,中国网络购物的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500亿。C2C类购物网站占首选用户市场的主要份额,其中淘宝网达76.5%,其次是拍拍网,占6.1%;当当、卓越、京东商城三个主要B2C网站分别以5.8%,2.2%和2.2%名列其后。

  几乎以翻番的速度在高速增长的用户群体,给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带来了惊人的扩张速度。据阿里巴巴发言人约翰·斯佩里奇透露,淘宝网2009年交易总额已经突破2000亿元大关,将有望在2010年实现4000亿元的交易总额。而在2008年,淘宝网也业已取得1000亿元的交易总额,实现了一年翻番。

  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网上零售市场趋势预测2009-2012》显示,中国网上零售市场在传统经济互联网化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推动下,市场规模增速将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将达到7130亿,按照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算,届时网络购物市场将占据整体市场规模的3.5%。

  网上网下无区别

  此外,CNNIC发布的《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网民的网络购物行为中,服装、家居、饰品类产品稳居首位,有超过半数的网购用户都在网上购买过服装、家居和饰品;化妆品及珠宝类产品超过书籍、音像制品,而名列第二;书籍、音像制品的销量居第三位。

  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曾对淘宝网2006~2009年度的商品交易品种进行了排名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时占据榜首的手机数码类产品,从2007年开始让位于服饰、家居等传统商品。到2009年时,手机已经下滑到排行榜第三位,日用家居、服饰、化妆品、户外运动等非3C产品,占据了除手机之外的TOP10前六位,而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这类传统网购强势产品,均排名第8到10的最末位置。

  正望咨询曾在2008年抽样调查了中国21个大中型城市,共有1564万网民网购了172亿元的服装,57.8%的网购消费者都在网上买过服装,成为网上购买人数最多、金额最高的商品。而艾瑞咨询的最新研究报告也作出分析,2009年中国服装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预计将达308.7亿元,同比增长81.5%。

  “年货的快速增长,是有扎实的整体基础。整个网络购物的蛋糕大了,随便切哪一块下来都不会小。”正望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周洪美说。

  “假日效应”涌现

  网络购物,商品种类繁多,因此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艾瑞咨询的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系统数据显示,在圣诞及元旦购物的刺激下,网上购物网站自2009年12月下半月开始访问量保持持续增长趋势。12月14日至12月20日圣诞前一周,网上购物一周覆盖人数环比增长4.6%至8010万人,单周覆盖人数首次突破8000万;其后一周延续这一上升趋势环比增长4%至8333万人。

  根据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在2009年12月份和2010年1月份,淘宝网经历了节假日网络购物交易量的快速增长和爆发过程。2009年12月14日至23日的“圣诞购物潮”中,淘宝网10天时间,共创下78亿元的总销售额,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100%。而其中的12月21日,更是以突破9亿元大关的日交易额,创下成交最高峰值。9.04亿元的惊人数字,刷新了淘宝网自成立以来的最高日交易额纪录。

  而在2010年1月初,淘宝网日均交易总额依然保持在8亿元左右的高位,1月份总的平均日交易量在7.6亿元左右,创下春节消费高峰期间的持续热潮。而这其中,就有极大一部分来自于年货的畅销累加效应。

  “虽然2010年春节高峰期间年货的销售数额目前还无法统计,但根据我们2009年春节期间年货销售的数据来看,春节期间年货的网上销售额都以数亿计,像一些干果、特产之类的每天能达成上千公斤的交易,仅棉衣一种商品,日均销售额就达11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0%以上。”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分析师高晓虎说。

  记者从腾讯旗下C2C网络交易平台拍拍网了解到,2009年春节期间,拍拍网的交易总额相比2008年同比增长了170%。

  “实际上,拍拍网的这个增长数据,还不能购充分说明春节假期对网货销量的短期提升作用。拍拍网本身只占国内电子商务交易大约10%的份额,起步又比较晚,其他网站的春节井喷效应可能更为惊人。”周洪美说。

  2009年的春节期间,淘宝网做过一个不完全统计,单月年货网购交易额就高达2.8亿元人民币,按两个月的春节销售旺季计算,2009年春节,淘宝网实现了五、六亿元的年货销售额。以淘宝网在整个网络购物中所占比重可以大致推算得知,2009年网购年货已经是一个十亿数量级的大市场。

  而随之2010年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春节、情人节的双节合并效应,预计今年淘宝网的年货销售额将出现超过160%的高速增长,并至少分流线下1/5的市场。

  小年货大年货?

  “实际上,我们对年货的准确含义,还有误区。到底是传统的吃吃喝喝的才算年货,还是在春节期间受节假日消费刺激而产生的购物行为,都叫做年货呢?”

  在淘宝网开设店铺,专门从事数码相机和手机销售的万博数码店主刘大海,提出了这个问题。由于受节假日因素和学生购物潮的双重影响,他目前的几款热门相机已经卖到断货的程度。

  “比如非常受欢迎的富士S2000HD这款相机,还有佳能的G10相机,也很明显受到了春节消费的刺激,销量非常火爆。如果把它们也归纳为年货里面去,那整个的年货概念,总体销量就不得了了。”

  而从目前淘宝网组织的“全民疯抢贺岁版淘年货一站采购!”活动中,可以看出目前淘宝网似乎还是将年货的概念定义在了干果零食、特产糖果、居家用品、玩具饰品以及小家电和礼盒等等这些传统意义的“年货”之上。此次活动推出的年货商品大约有20万件,总价值在2000万元左右,从单件年货商品100元的均价来看,确实属于传统年货范畴。

  如果按照传统年货来计算,那么整个春节期间网络购物的年货商机也能够拥有接近十亿元数量级的市场空间。而实际上,如果按照目前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消费心理预期的变化来看,现在的年货,早已经超脱了传统的“吃喝玩乐”的范畴,电脑、相机、手机、高档服饰、皮鞋等这些售价高达数千元的商品,也早已经归于普通的年货之列了。

  这在京东网看来,早已不是一个问题。进入1月份以来,京东网已经进行了多次年货促销活动,从日用百货到IT设备、从笔记本电脑到高档数码相机,纷纷无“年”不欢。

  如果按照目前的宽泛的“年货”概念,也就是挂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方式来计算的话,整个网络购物的年货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商机空间。

  在2500亿的全年网络购物总量之中,属于春节销售旺季的“年货”经济到底占据了多大的市场份额?即便是按照最简单的全年12月份的时间摊薄方法,在春节销售旺季的1、2月期间,网络购物的交易总额也高达417亿元。即便是扣除一部分与春节消费没有关系的常规销售额,但如果算上春节销售旺季在全年商品销售总额所占的高峰权重,实际的年货市场商机,将远远大于417亿这个数字。

  据统计,2008年美国网络零售额2040亿美元,平均每人网上购物4639元人民币;法国网络零售额200亿欧元,平均每人网上购物2997元人民币;韩国网络零售额11.6万亿韩元,平均每人网上购物1593元人民币。而中国1281.8亿元人民币的网络零售额,平均每人网上购物仅消费99元人民币。

  中国现阶段的平均网上购物投入,仅为世界发达国家的1/30乃至1/50。显然,中国网络购物的潜力还远未被释放。未来的十年,网货必将成为中国商业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而其中的年货商机,也将日益显得重要。

  美国2009年圣诞销售旺季网络购物支出激增

  据美国国际数据集团通讯社(IDG News Service)消息,在2009年圣诞节销售旺季(11月1日至12月24日)期间,美国网络购物支出大约达到了27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5%。

  其中消费电子产品销售增长尤为强劲,同比增长了大约20%。网络零售商通过打折扣和免费送货等促销措施促进消费者通过网络购物。在圣诞节销售旺季期间,社交网络也成为了网络零售商的促销工具,戴尔等公司通过微型博客网站Twitter,已经获得了650多万美元的销售收入。

    

好看好玩

用户评论

用户评论

  • 用户名
  • 评论内容

CNET Networks
Copyright ?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
京ICP证150369648号 京ICP备1503964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5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