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科技资讯网11月2日国际报道 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上周五批准了包括中文,希伯来文,印度文以及韩文在内的非拉丁域名。
ICANN官员称,此举为非拉丁域名的通行扫清了障碍,预计非拉丁域名的申请将从11月16日开始,用户明年就将见到这些域名的使用。由于需求高涨,阿拉伯文,中文等域名的使用将大量出现。
ICANN CEO Rod Beckstrom表示:“这是ICANN的一小步,但却是大量使用非英文域名用户的一大步。”
自从1980年代创建以来,域名一直就被局限于从A到Z的26个拉丁字母,10个数字以及连接符号来命名。尽管技术上可以使用其它语言字符,但直到现在,互联网域名一直只能使用上述37个字符。这意味着那些不懂英文的网络用户在访问中文等网页时仍然需要键入英文字母。
ICANN的决议使得互联网真正成为多语言的系统。
世界上有大约15亿人在使用中文,泰文,阿拉伯文,日文等非拉丁文,它们的书写系统与英文,法文,德文,印度尼西亚文以及斯瓦西里语等使用拉丁字符的系统完全不同。
北京Analysys International咨询机构CEO Edward Yu说:“这绝对是令人振奋的消息。”他认为,随着低收入与低学历人群开始使用互联网,互联网将变得更容易访问。
据悉,一种语言的域名只能有一个与之配套的后缀。另外,非拉丁版本的“.com”和“.org”后缀至少在未来数年内不会出现,ICANN将考虑更详尽的技术措施。
ICANN还决定,拉丁域名不会超越现有的37字符系统,这意味着,拉丁域名上不会出现发音符号,重音标识等特殊字符。
软件开发者需要考虑如何适应非拉丁字符域名的出现,大部分的浏览器已经支持非拉丁域名,不过一些电子邮件程序却没有。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Guo Liang认为,不是所有中国人都会拥抱新域名,他说:“尽管ICANN的决议反映了语言与文化的多样性,但对一些用户来说,输入拉丁字符域名可能比用中文字符域名来得更方便。”
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中文域名体系,不过,这套系统还没有与全球互联网体系兼容,ICANN国际域名高级主任Tina Dam表示,中国有望成为首批推行非拉丁域名的国家之一,另外一些国家包括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以及阿联酋。
互联网1969年诞生于美国大学之内,1990年代获得发展。美国政府于1998年指派ICANN负责域名政策的制定与管理。ICANN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是一家非营利性组织,成员来自全世界。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