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李开复

李开复建“创新工场”:我要做跑车管理公司

ZDNetnews 更新时间:2009-09-09 11:30:42作者:CNET科技资讯网

本文关键词: 李开复 | 跑车 | 郭台铭 | 创新工场 |

CNET科技资讯网 9月9日 特别报道(文/张丹):创新工场,是李开复创立新公司的名字,同时也是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短短数天,他的身份便发生逆转,由知名职业经理人转变为坐拥8亿资金的创业者。李开复说,他的创新工场是跑车管理公司。

启动车轮融资计划

“我花了12个小时见了12个人,就融到了上亿美元的资金,如果再花几个月的时间去融资,8亿是没有问题,这应该是很容易达到的数字。”李开复表示。

实际上就在这番话的前一天晚上,李开复接到一个朋友电话,称希望能投1000万美金,并且表达了不需要了解是什么项目,只要能投资就可以的愿望。李开复表示,创新工场将继续欢迎新的投资者,同时他透露近期至少还会引入两家投资方。

一系列的行动正传达出一个信号,创新工场的车轮融资计划已经启动。

李开复表示,“创新工场希望做的是一个投资在4、5年内总共有8亿元投资的实体,我们投资人未来会有更多,因为我们只有4个星期做融资,现在这个阶段的投资人是下列几位,我们牵头风投公司是中经合集团,他的创始人是刘宇环,他是在中国最早的风险投资者之一,在两岸三地,及美国都有办公室,所以他可以结合这些方面优势。另外还有7、8位投资者,其中四位是,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及YouTube联合创始人陈士俊。”

与鸿海的合作,显然是值得期待的事情。“鸿海现在大概有1/3到一半的设备里面都是用红海的零件,甚至越来越多是主机板,手机里的内容,鸿海非常成功。鸿海的方向也是希望往更多的增值服务,更希望软件硬件和服务能够合一。鸿海今天的硬件是非常强,但是软件和服务还是比较初级的阶段,我们这边互联网服务比较强,我们可以一起产生很多让人很惊讶的用户体验。”李开复说。

合作讲究契合,从郭台铭对创新工场的评价显示出他对其模式及对合作者本人的理解都很透彻:“其实他(创新工场)最重要的产品不是产品而是人才,因为他(李开复)一直在想最新网络科技跟中国最优秀的人才怎么结合。在创业中,他的产品不是产品,而是人才。这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开创一个复兴中华网络科技的时代。”

在接受CNET中国媒体总编刘克丽的视频采访时,郭台铭指出中国人才现状:“中国的年轻人不是没有机会,是没有环境。今天希望能够给他们环境,训练他们,在下一波经济时代掌握打开这个宝盒的钥匙,而钥匙在开复手中。”

与俞敏洪走到一起,或许是因为他与李开复都非常擅于演讲。“俞敏洪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辅导者,而且我觉得在中国高校最受欢迎的两位演讲者就是我和他,我们以后会有很多美好的时光在高校面对学生,辅助他们,无论是否参加我们的团队。”

另外,今年30岁的YouTube联合创始人陈士俊也加入到李开复的投资人行列,他们的合作并不意外,此前Google以16.5亿美元将YouTube纳入囊中。

李开复对以上四位提出期望:“他们因为很繁忙有自己的工作,但我期望他们除了资金之外,能够分给我们一点时间,帮助我们的想法和员工。”

双企业模式管理“跑车”

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把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称作是一个符合中国目前的特色的孵化器。

“在美国大家知道孵化器,讲起来很容易,其实是政府行为。政府的政策和民间资源来支持才带动起来。今天开复做的所谓的创新工场模式是一个符合中国目前的特色(的孵化器)。国内一些科研成果,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程中参与,政府有很多资源,但是在起动的时候没有办法孵化,主要是资源来源和专业支持和经验,开复把里面的问题在这个经营模式里基本解决了。”

不过李开复则笑称创新工场是“跑车管理公司”,他还表示要将微软与Google两家企业的精华管理相结合。

“微软是一个做航空母舰的公司,最厉害的地方是可以组织3、5万的人做一个巨大软件工程,Google是做一个跑车的公司,可以很快的做出一个跑的很快的公司,在互联网环境下,微软强的地方是流程、部门合作,如何组织这么多人非常符合流程做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Google跑的快,什么事情看到先试,试了放到市场里,用户喜欢就多做,不喜欢就少做,然后给工程师很大空间去掌控、调整他想做的事情,20%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项目,这两个公司虽然都拥有非常天才的工程师也非常成功,但是他们的管理模式不一样。在我的新的创新工场里面我会把两种模式做一种结合。主要还是要做跑车,但是跑车不是像野马一样乱跑,我要管理这些跑车。”李开复说。

实际上在Google中国的四年,李开复已经开始对精英青年——Google中国员工作辅导。“中国的青年创业者需要辅导,像我在Google,在中国创立前两年,我并没有给我的团队100%的空间,因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还没有足够的精力,不知道自己的天赋、能力还有在环境中如何和别人合作,我会对比较年轻经验欠缺的帮助辅导,甚至告诉他们该做什么,对比较有经验的放权。”

谈及新公司是否也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时,他表示:“是一个偏重于往Google模式走,但是刚开始我有分析师理解产业的状况,我有后勤团队建立一个小的子体公司,我们有评估的方式,一个产品做的不好,我们会很早裁掉。像风险投资会比较残酷的面临不同的问题。可能不像Google这样爱做什么做什么,因为我们到底对投资者要负责,他们把这么多钱放这里,让我们管理投资,我们不能够为了让工程师满足,全世界满足他们的创新感去把这些钱抛到水里,这和Google做法不一样。”

和Google另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是,创新工场最重要的不是技术。“每个公司应该认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Google这样的公司在技术创新特别重视,在创新工场可能是商业价值是最重要的。技术是否是最新的我一点不在乎,最完美是创新,我真的不在乎,商业有价值就可以。”

9月7日,李开复对外宣布成立创新工场的这天,同时也宣布了招聘事宜。“创新工场今日起开始招聘,不接受投资项目,只接受人带着想法来投奔我们。开始创新工场不会招聘很多应届毕业生,在未来可能会把三分之一的名额用来招聘优秀的毕业生。”

此前李开复创立谷歌中国时曾经招收50位关门弟子,他除了是他们的老板,也是他们的朋友。这50个跟随他工作的人,有先行者优势。但是,“在创新工场我每年招50名弟子。10年以后50名才是最后关门的弟子,每50名进来我们培养他们参与一些项目,当项目做到一定阶段会分出去,翅膀硬了成立自己的公司,我不再管他们,但是我支持、帮助、培训他们,他离开我公司之后,我用人事部门再补50名进来。每年送出去50个,再招聘进来50个。”

李开复爱才几乎人人皆知,也应了那部电影里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我依然希望是非常精英、非常聪明,非常能够愿意努力拼命工作的人,但是我并不要求像我过去公司一定要名校前三名毕业,我觉得中国人才很多,我希望能够更广阔欢迎确信自己是一个精英人才,能够创业,又愿意投入,拼命工作的人。”

培养青年精英“没有失败”

一般看来,从王牌职业经理人成功转型成创业者需要后期一系列的成绩去证明,如果创业失败,也就意味着转型不成功。不过李开复在这个问题上显得颇为自信:“我不会失败。”

“因为最糟的情况也会创造很多价值。第一是我现在要做的创业工作不是一个公司,如果一个公司你把所有的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成功得20分,失败是零分,但是现在我做的青年创业平台,每年创3到5个公司,而且我做10年创50个公司出来,这50个公司如果运气好,也许有3、2个走向国际成为世界基业长青的品牌,如果运气不错也许在中国能够有立足之地,在中国成为很好的中国品牌,如果运气很不好,没有一个成为大的品牌,但是至少有一些能够经营下去,能够生存下去。更重要是能培训一些青年创业者,他们这次没有得到最好的成功,未来会得到更好的成功,这就是最糟的情况,但最糟的情况还是培养了1000个人,培养了30、50个公司,只是没有进入世界或者中国品牌,这样还是留下价值,给他们下一次创业带来更多机会。”

具体而言,创新工场是为青年打造的创业平台,旨在培育创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业。创新工场吸引一批优秀创业者和工程师,去开创最有市场价值和商业潜力的项目,进行研发和市场运营。当项目成熟到一定程度,将自然剥离母体成为独立子公司,直至最后上市或被收购。创新工场将立足信息产业最热门领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并选择相关技术作为创业的起点。

作为“创新工场”主投资方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对李开复创新工场的模式表示肯定,“从我们过去从事风险投资,在国内最早的一共花11年,现在总算有个结果,开复这边的模式我们非常肯定,我们认为在3、5年内能更超前,他建立一个梦幻团队,协助中国下一代年轻人。”

    

好看好玩

用户评论

用户评论

  • 用户名
  • 评论内容

CNET Networks
Copyright ?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
京ICP证150369648号 京ICP备1503964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5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