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塔斯曼中国执行董事于乐接受新浪科技独家专访
2月20日上午,深圳欧唯特物流有限公司(下称“欧唯特物流”)总部。这个由贝塔斯曼旗下欧唯特服务与两家中国公司合资成立的企业,在外界关注中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剪彩仪式。贝塔斯曼中国执行董事于乐跻身众嘉宾中,显得非常低调。
于乐由于近期天气不适感冒了,但他并未缺席该仪式,还对新浪科技提出的一揽子关于贝塔斯曼此前调整与未来规划的问题表现出高度兴趣。在外界一些认识仍然停留在“败退中国”这种惯性误区时,贝塔斯曼中国已低调打响了牛年第一战。这一战,正是以欧唯特物流成立为标志。
赶在金融危机前挥刀重组业务
2008年7月3日,贝塔斯曼集团宣布终止其中国书友会业务,这一消息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一时间,关于贝塔斯曼“败走中国”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个曾因书友会的独特模式而在国内强势打响“贝塔斯曼”品牌的公司,如今也正因其品牌与书友会关联度太深而颇受困扰。
每次听到媒体提及“败退”甚至“撤离”这些字眼,都会让现在负责中国品牌传播的贝塔斯曼公共关系总监崔娟女士颇感无奈。
“我们已经彻底结束了中国书友会业务,相关的调整工作也已完成。贝塔斯曼不是败退或撤出中国,而是业务重组,不退反进。”崔娟这样告诉新浪科技。
据了解,书友会并不是贝塔斯曼最早进入中国的品牌。在它之前,欧唯特旗下的一小部分业务已率先进入中国。作为贝塔斯曼第二大业务机构,欧唯特主要从事媒体服务包括呼叫中心、物流、客户忠诚度系统,以及最先进的印刷线、存储媒体生产线和综合IT服务;与书友会(直接集团)、电视广播(RTL集团)、图书出版(兰登书屋)、杂志出版(古纳雅尔)等并列为贝塔斯曼的几大核心业务。
“书友会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书业带来了冲击,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通消费者,而冠以集团名字的书友会也使贝塔斯曼的品牌因此而深入人心。由于这个特定原因,贝塔斯曼的名字在中国与书友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事实上,书友会业务在其他国家与地区都有各自单独的品牌。”于乐说。
于乐认为,对于结束中国书友会业务的决定,贝塔斯曼内部更多地看成是业务重组,“败退”、“撤离”、“转身”这些说法都不够准确。他继而指出,中国书友会业务和连锁书店的业务调整已完成,过程进展顺利,对此向合作伙伴的理解与支持表示感谢。
挥刀砍掉用了13年时间耕耘而深入人心的书友会业务,贝塔斯曼此举可谓壮士断腕。这种重组的意义在哪?于乐对此深有感触:在配合全球进行调整之后,集团效益得到提升,结构得到优化,从而使中国区业务能在高增长领域得到更多关注和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于乐称贝塔斯曼的重组战略在去年全球金融风暴到来前已展开,这让其正面意义在目前看来显得尤为突出。调整后的贝塔斯曼平稳应对金融风暴影响,而一些来不及“瘦身”的企业则深受冲击。
“这个决定有一定前瞻性,做的蛮漂亮的。通过金融危机对一些公司的影响来看,我们这么做是对的。一个公司如果被一些运营成绩不理想的部门拖累,很可能会影响全局。”于乐表示内部评估结果认为,2008年业务重组对公司随后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2008年1月,贝塔斯曼现任CEO哈特穆特。奥斯特洛夫斯基上任后,对集团内部业务进行重新梳理,决定把有限资源投入到更高增长的地方,这是对书友会全球业务进行评估和重组的深层原因。。
欧唯特物流有限公司的成立是贝塔斯曼中国业务调整后的第一个亮点。在外界看来,贝塔斯曼此时成立新公司有点逆势而上、以退为进的味道。于乐表示,贝塔斯曼对中国的信心没有因为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而有所减少,中国在这样恶劣的经济环境中能保持良好的增长率,这对贝塔斯曼是机会。
计划在中国打造全新品牌形象
书友会在中国市场的13年耕耘,留给贝塔斯曼的不仅是回忆,还有人才培养,以及更为宝贵的市场经验。
于乐坦言,贝塔斯曼过去在中国市场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对市场的了解,对伙伴的认知,对政策的认识,对水土的适应等等。其中有两点尤为重要,一是对本土政策的熟知,一是对合作伙伴的选择。
“政策因素决决定了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战略,我们希望提高相关法律的透明度,希望这块市场可以对外资企业更加开放;合作伙伴的选择还要看机遇,合资企业的最大问题是对长远目标的认知,往往短期目标是最容易获得认同的,但一旦短期目标实现问题就凸现了。”于乐说。
基于对过去经验的总结,贝塔斯曼如今还面临着在中国重树品牌形象的课题。重树贝塔斯曼品牌,要扭转的不仅是因为书友会业务结束而给外界留下的“败走中国”的错误印象,还有过去书友会所留下的那种深入人心的定位。
于乐向新浪科技透露,贝塔斯曼已经意识到过去在中国品牌建设方面所造成的不足,并已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希望让更多的客户与合作伙伴认识到,贝塔斯曼是一家拥有电视、杂志、出版、服务、媒体俱乐部等多元化业务的媒体集团。”
过去“不足”的形成与此前所提到的“历史原因”有关,它所导致的问题在于,冠以集团品牌的书友会业务被媒体与大众充分关注,其他业务在中国尽管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公众关注度远远不够,亦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甚至,很少有人把书友会之外的业务与贝塔斯曼品牌联系起来。
做为全球四大传媒集团之一的贝塔斯曼集团,其宣传口号已至少更换了3次。这种求变的动力在于,一成不变的做法会被时代抛弃。在贝塔斯曼针对中国的品牌推广计划中,“完善的品牌形象和对其独特企业文化的传播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负责相关工作的崔娟女士告诉记者。
“随着我们在中国业务重组的完成,我们也在重新进行品牌推广,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地了解我们其他的业务部门,充分了解到一个完整的贝塔斯曼品牌。”
她同时指出,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对此贝塔斯曼有着充分的准备和耐心。相信随着集团其他业务部门在中国的增长,外界会对贝塔斯曼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贝塔斯曼中国执行董事于乐接受新浪科技独家专访
对话于乐:希望更多参与互联网业务
新浪科技:在关闭书友会之后,贝塔斯曼在华业务重点包括教育、业务流程外包和媒体(包括内容、广告等)这几大块,请您简单总结这几块业务在2008年的表现。
于乐:在教育领域,我们专业的投资团队对中国的市场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在众多公司中,筛选出正保远程教育并及时进行了投资。我们公司上下对这个投资非常满意,它符合我们在中国的发展和投资战略。
在服务外包领域,公司对欧唯特在中国的业务发展非常满意,其中欧唯特服务公司实现了业务和利润100%的高增长。我们会继续加大对这部分业务的关注并期望在09年恶劣的经济环境中能够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在媒体方面,FREMANTLE MEDIA在中国与上海文广成功地进行了合作。我们的杂志公司也巩固了在中国的发展势头。中国业务整体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贝塔斯曼董事会把中国作为三大国际业务增长点的决策是非常正确并有远见的。
新浪科技:金融风暴的影响已席卷诸多国际企业,我们看到贝塔斯曼2008年已作出了一些重大调整,2009年还有有哪些应对措施?
于乐:面对危机公司有相应的调整,公司投资会更加谨慎,公司也不会冒然增加新的人手。对成本也要做相应的控制。贝塔斯曼董事会下决心维护现有的业务及现有的员工队伍,这是2009年工作的重点。贝塔斯曼的努力得到了市场的肯定。今年年初,公司成功发行了5亿欧元的债券,证明资本市场对贝塔斯曼的高度认可。
新浪科技:我们知道,除德国本土、最大海外市场美国外,贝塔斯曼第三个总部设在中国,这可以看出你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请您谈谈,这种重视力度在今年会通过那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于乐:我们会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继续对中国优秀的公司进行投资,在中国新的业务增长也不排除我们会继续增加对业务运作实体的投入并招收新的员工,甚至在大家认为困难的业务领域,贝塔斯曼也有计划和中方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出新的项目。
相信在下半年,大家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我们业务的进步,深圳合资公司的建立,只是我们诸多好消息的第一个。当然,我们公司的高层经常到访中国,深入了解中国市场,拜会政府官员,接触各行业的领袖人物,会见新老企业家,这些不仅促进了贝塔斯曼中国业务的进步,也充分证明了高层对中国的重视。
新浪科技:记得贝塔斯曼CFO兼董事会成员Thomas Rabe(瀚韬)去年访华的时候谈到过,结合现在中国发展迅速的电子商务模式,书友会业务不排除有重回中国的可能性,请您谈谈这块这个业务重返中国的可能性?当当、卓越是否是这业务最大的竞争障碍?
于乐:我想THOMAS RABE更想说的是只要在中国有市场,能够成功,我们愿意对经过筛选的项目在中国进行尝试。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并不预先排斥任何的项目,只要这个项目符合中国的要求和实际,能够找到合适的模式,符合中国的政策和生意环境,有合适的合作伙伴,我们都愿意就此进行探讨。
在现在的环境下,我们还没有这样的打算,但我们会对这个领域给与关注。当当和卓越是这个行业的领头羊,我们和他们也有长期的合作,目前我们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对手。
新浪科技:电子商务概念在中国非常的火,您是否看好该领域的未来,贝塔斯曼有没有深入关注这一领域的打算?
于乐:电子商务肯定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不管是B2B、B2C还是C2C,都有人看好。也有人唱衰B2C,认为它需要经过的环节太多了,但这不重要,相信很多问题未来都能随着产业的发展迎刃而解。贝塔斯曼也希望有一天能更多参与到互联网业务中。
新浪科技:在投资领域,贝塔斯曼此前投资了北京正保远程教育集团、YOHO、联合网视(UITV)、Key Tone基金这四个项目,请问今年还有哪些投资计划?是否会偏重互联网领域的投资?
于乐:我们专业的投资团队每天都看大量的公司。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他们反而更加大了对相关领域的项目的关注与了解。互联网属于媒体领域,一直是我们投资基金关注的重点之一。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贝塔斯曼的亚洲基金在2009年还会继续在既定的领域进行投资。
新浪科技:刚才我们谈到了贝塔斯曼集团应对金融风暴的措施,细化到投资这块,你们又做了哪些调整?
于乐:全球范围内我们会更加谨慎,但对中国,在谨慎的基础上,我们专业的投资团队不会放过可能的良好的投资机会。危机在中国历来就有双重的意义,对亚洲投资基金来说,更象是机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和您联系,第一时间通报我们最新的投资进展。(全智)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