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综合 /智能手机

CNZZ:智能终端发展迅速 安全问题成关注焦点

ZDNetnews 更新时间:2011-03-25 20:55:26作者:CNET科技资讯网

本文关键词: 智能手机 | CNZZ | 手机安全 |

  在2007年以后,iPhone和安卓系统手机的出现,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新一代智能手机更注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娱乐性,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销售奇迹,智能手机开始走向普通消费者,普及率正在快速提高,但同时手机病毒与恶意软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在逐渐加大。

  以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新兴平板电脑为主的移动IT终端设备在2010年中仍然是IT产品信息类网站中最受关注的内容,各类硬件及配件、照相与摄像器材、办公耗材与IT软件产品居于其后。此外2010年中访客访问这些信息的特征与2009年相比变化不大,仍然以直接访问站点进行浏览为主,通过搜索引擎、网站广告、网址站等常见形式进入IT产品信息站点的访问者数量依然较少,以上来路的访客总量并未超过行业整体的30%。如下图为访客在浏览过程中关注的内容:

  根据国内独立第三方数据统计分析服务提供商CNZZ((http://data.cnzz.com )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2月智能手机用户在所有上网人群中的占有率达到0.9%,使用率为0.83%,同时增长速度十分迅猛,预计在短期内两项指标便均可以突破1%。而微软在2007年正式开始销售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目前在国内的占有率和使用率也分别只有2.42%和2.13%。

  在目前主要的智能手机系统中,使用苹果iPhone系列手机上网的人数在几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鹤立鸡群,占据所有智能手机所产生的网络流量的42.57%。同时,iPod Touch和iPad这两个同样运行iOS的移动上网平台也产生了相当多的流量,两者产生的页面浏览量之和达到iPhone的85%。紧随iPhone后的是Windows Mobile系统,其产生的页面浏览量占智能手机总体的比例为25.60%,并且有下滑的趋势。塞班系统产生的页面浏览量占总量的22.34%,排名第三位。安卓系统尽管人气很旺,但流量水平还暂时排在第四位,达到9.17%。

  根据多方资料显示,国内智能手机保有量的冠军是诺基亚旗下的塞班系统,但这一系统产生的页面浏览量却仅排名第三,这表明使用塞班系统的智能手机用户较少使用手机浏览网页,与iPhone等互联网智能手机不同,塞班经常以更为传统的手机形象出现,其操作系统的设计也将互联网应用放在低于通话与短信等应用的地位,使得用户较少使用该类手机浏览网页。

  目前国内许多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会进行“破解”、“刷机”甚至获取手机操作系统的底层修改权限。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国内iOS设备的破解率约为72.2%,不过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呈逐渐降低态势。这些“破解”、“刷机”等操作在为使用者带来自由的同时也对手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骷髅”、“僵尸”等病毒开始广为人知。同时许多未经工信部认证的山寨手机预装恶意软件,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遭受损失,再加上安全厂商的造势,手机安全风暴又一次大规模爆发。

  现阶段手机病毒和恶意软件产生的危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窃取隐私、直接造成手机使用障碍以及骗取费用等。传播途径以伪装或与其他软件绑定诱骗用户进行下载安装为主。

  相比手机病毒,手机恶意软件的危害性更为明显。这些软件有较强伪装性,诱导用户无意中扣费,并且屡删不止。更让人气愤的是,为了清除这些恶意软件,用户会先安装手机安全软件进行清除,而这些安全软件反倒是最大的恶意软件,诱骗乃至强迫用户付费来确保自己的安全。而国家目前还没有手机安全软件的管理规定,使得这一市场出现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情况,让用户在选择手机防护工具时难以判断。

  在保护手机用户权益方面,手机厂商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在手机中预装的以及其官方应用商店中推荐的软件使用率和信任度都应该最高。手机制造厂商应严守道德底线,杜绝在手机中预装有安全隐患的程序,操作系统厂商也应该对开发者上传到应用商店中的程序进行严格安全检查,避免用户受到伤害。

  在规避手机病毒和恶意软件上, CNZZ提示手机用户采用以下几种方式避免受到侵害:首先,尽量不要对手机进行破解乃至获取底层权限,这样便可以截断多数手机病毒的危害通道;第二,谨慎打开陌生信息的链接,不要接受陌生无线连接请求;第三,尽量选择官方应用商店下载程序,提高对于个人发布手机程序的警惕性;最后,可以安装专业信誉度较高的安全软件。

    

好看好玩

用户评论

用户评论

  • 用户名
  • 评论内容

CNET Networks
Copyright ?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
京ICP证150369648号 京ICP备1503964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5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