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科技资讯网2月16日国际报道 微软打算开连锁零售店,会不会给苹果Mac vs. PC系列广告添增新的笑料?
乍看下,微软开直营店似乎是合理的点子。在消费者支出下滑之际,吸引购物者注意的竞争更加激烈,何不开个专卖店,把自家琳琅满目的产品集合起来,直接向消费者展示?
然而,科技公司自己开店的失败前例不少,不仅员工数目大增,房地产也所费不赀,利用率却偏低。
1980年代,IBM经营过零售店,陈列各式各样的IBM产品,让顾客一站购足。IBM公开表示这是个好主意,但其实零售店对IBM是个包袱。店内塞满东西,和医院的候诊室一样吸引人。而且,店里只卖IBM产品,买不到当时更酷炫的IBM相容电脑,例如Compaq或AST Research的产品。
结果,这些店亏损数亿美元,IBM为了停损,1986年决定把零售店转租给Nynex,也就是七家贝尔公司(Bell)之一。(Nynex接手后也亏得一塌糊涂,五年后,这些店全部顶让给ComputerLand。)
又如直接对顾客卖电脑的CompuAdd,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业绩不错,但随着业务日益扩张,公司高层决定开设一连串的CompuAdd专卖店,结果该公司在1996年破产。
另一直销商Gateway在1996年开零售店,下场也很凄惨。Gateway在全美各地的零售店总数一度达到326家,但碍于经营不善,2004年被迫全面收摊。
目前为止,苹果是唯一的例外。2001年,苹果在纽约、芝加哥和加州Palo Alto等高租金地点开设第一批零售店,时机选在互联网泡沫期间。人人都质疑苹果的决定,但结果证明,苹果零售店的表现令人跌破眼镜,成为吸引新顾客效果奇佳的场所。
但是,即使是苹果,也难逃经济衰退的冲击。上一季苹果零售店的平均营收比前一年同季滑落18%,降到700万美元。不过,苹果零售店仍然是赚钱的。
目睹这一切,微软终于决定试试看,或许现在投入零售市场正是时候,毕竟在景气低迷时总是有契机,而微软的财力雄厚,又请来前Wal-Mart(沃尔玛)老将David Porter主持微软的零售策略。提到零售业,谁能比Wal-Mart更强?
但Porter仍将面临诸多挑战,毕竟销售科技产品不比卖牙膏,光靠广告营销效果有限。如果没有合适的产品,广告打得轰动全球也于事无补。
或许Windows 7和改良版Zune的推出,可为微软未来的零售网注入两剂强心针。但零售业靠口碑声誉、靠品牌形象,倘若微软无法在消费者心目中烙印下酷炫科技创造者的印象,那么,苹果Mac vs. PC广告的演员Justin Long与John Hodgman可望片约不断。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