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许罗德不久前对外明确表态,出台正式《支付清算管理办法》的时间不会太久。《办法》将规定企业申请牌照的具体手续,一旦出台,企业即可申请牌照。
上周,某媒体报道了央行将于近期出台《支付清算管理办法》,对互联网支付行业进行监管的新闻。消息称,近期央行将颁发10张牌照,对第三方支付行业进行严格规范。该报道罗列了十家将获牌照的企业,同时称,未获牌照的支付企业将面临清洗。此消息一经公布,在业内当即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但在昨日,有关部门负责人已出面否认了此报道的真实性。该负责人指出,《支付清算管理办法》出台势在必行,但目前该办法的内容和施行方案仍在完善中,而所谓十张牌照的说法则更是捕风捉影。
网络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一直是制约我国电子支付发展的最大瓶颈。针对该行业的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也存在真空区和空白点,很多颁布的条文还只是停留在政策层面上,具体执行起来还有问题。如何规范电子支付业务开展、防范支付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维护广大商户和用户在电子支付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影响我国电子支付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央行早在2005年就已出台了《支付清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此后又多次对该办法进行修改。这期间数次传出即将正式颁布《管理办法》的消息,而每次又都被证实为只是猜测。何以这个万众瞩目的《管理办法》出台会一再延后?牌照的发放又是否会对行业构成洗牌呢?
以央行最后一次公布的2006年版的《管理办法意见稿》中的牌照发放标准来看,要求第三方支付企业拥有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和风险控制标准,且每年的净资产率不得低于95%。而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国内目前能达到如此标准的支付企业甚至不足5家。在之前新闻中提及的十家将获得牌照的企业中,大多都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而诸如百付宝等支付平台推出时间仅数月,在安全保障和风险控制方面更是远达不到《办法意见》中所述的基本要求。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国际化的发展,国家要颁发的《管理办法》也理应与国际行业标准接轨,这样一来就必须首先引入PCI-DSS认证,可截止2008年,国内40多家支付企业中竟只有一家通过了此项认证标准。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的态度是“第三方支付企业是国家清结算的有效补充”,如果此时竖立过高的门槛势必对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产生消极影响。这也许就是《管理办法》迟迟无法正式出台实施的原因所在。
专家指出,央行要实施《管理办法》,发放牌照的根本目的在于对电子支付行业进行统一规范,完善我国电子支付行业进入门槛,避免恶性竞争,同时解决支付安全问题,而并非是要通过牌照限制国内电子支付行业的市场规模。因此,所谓固定发放若干张牌照,或是“40选10”之类的说法并不可信。而更多来自业内的消息则认为,首批获得牌照的支付企业将在支付行业内已经成功运营多年的老牌公司中产生。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