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综合 /惠普

专题报道:惠普放弃WebOS 欲剥离PC业务刮骨疗伤

ZDNetnews 更新时间:2011-08-19 07:53:42作者:CNET科技资讯网来源:CNET科技资讯网

本文关键词: 惠普 | WebOS |

CNET专题报道:惠普放弃WebOS 欲剥离PC业务刮骨疗伤

好消息和坏消息,先听哪一个?好消息是,惠普发布了其2011财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净营收为312亿美元,同比增1%,利润为19.26亿美元,同比增9%。坏消息是,惠普宣布全面抛弃基于WebOS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计划,在考虑剥离PC业务。
随着惠普宣布准备收购英国Autonomy软件公司,并放弃所有有关基于WebOS的产品开发和推广计划,让我们再次感觉到了惠普这家全球最大规模的IT厂商,在面向云计算时代的转型之路的艰难与迷茫。
如果惠普坚持Web OS平台,以惠普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形象,WebOS不是没有可能在平板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一席之地”恐怕不是惠普的CEO李艾科想要的,也一定不是惠普想要的。

转发至:

  • 转播到腾讯微博 腾讯

评论

刘克丽
CBSi中国媒体总编

惠普3变虽惊天还会剥离IPG 剥离放弃收购全动地不玩前端

今天惊悉沉默了很久的惠普公司3大变,每一变都够惊天动地的,对此我有以下8点看法:

1、10年前2001年收购康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C公司,PC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IT公司功不可没;

2、10年后PC业务年收入410亿美元,比戴尔多,100亿美元,比联想多200亿美元,没人吃的动;

3、这个行动比IBM公司晚了7年;

4、为什么要剥离?惠普一个上千亿美元的公司,去年利润则是营收规模比自己小261亿美元的IBM公司,利润却少33亿美元。IBM利润148亿美元、惠普利润115亿美元,差在那呢?占总规模三分之一的PSG只占总利润的13%,答案很明显,是PC拖了惠普利润的后腿;

5、有趣的是联想一直在收购PC公司,惠普却要剥离,但惠普PC规模太大,谁也吃不下;

6、惠普最应该剥离的是打印机业务,估计半年内就会宣布;

7、惠普的偶像是IBM,如今宣布收购英国Autonomy,就是想成为以软件为主流产品的服务公司;

8、放弃WebOS是明智的选择,惠普不玩前端了。 【详细】

高飞
ZDNET总经理兼总编

李艾科把惠普交给云计算

如果惠普坚持Web OS平台,以惠普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形象,WebOS不是没有可能在平板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一席之地”恐怕不是惠普的CEO李艾科想要的,也一定不是惠普想要的。

展望未来,首先需回顾过去。和其他几个IT公司相比,惠普的领导层更迭频繁。IBM、戴尔、微软和如日中天的苹果,在过去的几年都有稳定的领导层。而之于惠普,不稳定的管理层,多少让惠普有些失去焦点。

在卡莉时代,惠普的策略是扩大。卡莉主导了几次大的收购。2001年,惠普合并康柏,这在当时被称为一个败笔。甚至在4年后的2005年,卡莉离职的原因多少是因为这笔交易。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正是有了这次收购,惠普的规模快速扩大。

惠普也借此成为全球最大的PC厂商。如果不是苹果的平板电脑iPad颠覆了已经有几十年的PC市场,惠普的好运气应该还会继续下去。

因此,回过头看,马克·赫德,这个被认为相当成功的一任CEO,多少得益于卡莉的基础。在卡莉把惠普的规模做大之后,赫德通过拧毛巾,提高了业绩。但无论是卡莉,还是赫德,他们的管理策略,多少都有点华尔街投资客的味道。他们关心的是数字,但是都没有为惠普制定一个长期的发展策略,有的只是规模和利润率这样的财务指标。 【详细】

赵效民
ZDNET副总编

云时代下的惠普转型 在艰难与迷茫中前进

随着惠普宣布准备收购英国Autonomy软件公司,并宣布放弃所有有关基于WebOS的产品开发和推广计划,让我们再次感觉到了惠普这家全球最大规模的IT厂商,在面向云计算时代的转型之路的艰难与迷茫。

这种艰难可以从李艾科当初接任时开始算起,在我看来他的大方向是对的,提出了“瞬捷”理念,并予以了很好的丰富与填充,其中面向软件实力的加强是笔者所赞赏的。

当受到Oracle的“弃安腾平台之痛”时,我就曾认为惠普应该在企业应用领域有所建树,当然就是以收购这一手段最快的占据自己的位置。收购Autonomy软件公司可以看作是这一战略的具体实施,而说到迷茫,则在对待WebOS以及由此延展出来的终端个人系统业务的态度反差上暴露无疑。

惠普对基于WebOS的TouchPad平板电脑的厚望以及豪言壮语,仍然在笔者的耳边回响——其实也就是最近几个月前的事情,但冰火两重天。6月初在美国举行的DISCOVER大会上,李艾科亲自展示TouchPad上的惠普企业IT绩效组件,大会的特邀演讲嘉宾SAP的共同CEO Bill McDermott还用TouchPad展示SAP应用的终端呈现。

而TouchPad上市之后,惠普高管仍然在给市场打气,所以态度变化如此之快,可以表明惠普对于WebOS底气不足,未来战略很迷茫,这直接导致了惠普在WebOS的生态环境的建设上魄力不足,资源有限,最终贻误了很好的时机,未来在已经有苹果系、Google系和向软系三大操作的大环境下,WebOS的确胜算从总体的手机市场来看,摩托罗拉并没有进入市场的前五名。

而从IDC给出的2011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来看,第五名的中兴电信出货量为1660万部,那么摩托罗拉肯定低于这一数字,基本上是诺基亚的1/8,三星的1/7,这种市场表现并不算亮眼。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整体手机市场的情况,摩托罗拉主产智能手机,情况应该会好很多,但事实又如何呢? 要的云终端,就看惠普自己怎么想了。 【详细】

老凉
CNET主编

放弃WebOS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 惠普没有hold住

曾经,我们天真地认为PC老大,会拿出自己的风范,靠着WebOS,一举歼灭,哦,no,即使不能歼灭iPhone和iPad,你拿出像样的东西也行啊?

好消息和坏消息,先听哪一个?好消息是,惠普发布了其2011财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净营收为312亿美元,同比增1%,利润为19.26亿美元,同比增9%。坏消息是,惠普宣布全面抛弃基于WebOS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计划。这一次,惠普没有hold住。

我对惠普还是充满了期待的,在去年4月份,惠普宣布收购Palm之后,我对于惠普的敬仰之情有了倍加。当时我写了一篇《惠普收购Palm 无法扭转智能手机市场格局》的文章,分析了惠普收购Palm大力发展智能手机业务时将遇到的种种难题。

上次我就提到一个观点,惠普不是个造物主,是个毁物主。当年Compaq被惠普收购之后,除了股票代码为HPQ之外,Compaq的痕迹几乎荡然无存。

Palm的WebOS,曾经在惠普眼中是那么光鲜的一块蛋糕,惠普内部甚至把WebOS看做制衡iOS和Android的第三股力量,期待三足鼎立。

但是惠普内部的运作效率低下,实在是让业界失望。即便是在今年上半年其欣然把TouchPad和各款智能手机带来上海,向人们演示——尽管不让观众和媒体碰它一下,这也阻挡不了惠普始乱终弃的风格黑手伸向WebOS。 【详细】

李钧
ZDNET编辑

惠普突然自我否决 平板市场波澜不兴

惠普放弃WebOS,就好像一个财主,刚刚花了12亿美金包养一个二奶,转头就对二奶说:“对不起,我们分手吧!”

今年夏天,有两个PSG吸引了我们的关注,一个是巴黎圣日耳曼,在酋长的资金进入之后,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足球俱乐部,而另一个PSG刚刚成为人们的焦点,这就是惠普的个人信息集团,这个集团主要负责惠普PC以及WebOS、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相关工作。

正好是十年前,2001年,我认识了Palm,当时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台Palm OS平台的PDA,当很多年过去后,我回头一看,Palm已经开始没落,终于在两年前,被惠普以12亿美金收购。

收购之后,惠普希望通过Palm的WebOS平台奠定其在移动终端市场的地位。

遗憾的是,直到上个月,搭载WebOS的平板TouchPad才姗姗来迟。最初上市时候,TouchPad的售价高达599美元,遗憾的是,消费者似乎并没有买单,很快,惠普就下调了其售价,现在在美国市场,最便宜的TouchPad只需要399美元。

在这个时候,难免有人要问,惠普的退出会让整个平板电脑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详细】

孙封蕾
CNET编辑

惠普有没有手机产品 谁在乎?

去年,惠普12亿美金掷向Palm,向移动互联网进军的决心也曾让业界觉得:惠普有志气!

但是Palm产品刚刚“才露尖尖角”,就夭折了,想必除了惠普自己,其他的竞争对手根本就没在意惠普在怎么样折腾WebOS。

有开放的Android,还有微软大力推广的Windows Phone,苹果有自己的实力单干IOS,黑莓也凭借自己的邮件推送立足于智能手机市场,可是WebOS有什么?

Palm已经把自己从主流手机操作系统中被孤立出来了。曾经,Palm也能在手机操作系统混战中分一杯羹,但是,随着竞争格局的逐渐明朗,Palm变得越发另类。

惠普的收购,似乎无法改变WebOS的命运。尽管是PC市场的老大,但是惠普在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时候,似乎有些船大效率低,这对竞争对手来说,也是不构成威胁的原因之一。

一贯在PC和服务器市场打拼的企业,更注重硬件,相对在软件上比较薄弱,这也是惠普的硬伤所在。移动互联网,对于任何厂商而言,已经不再是单买手机,而是靠其背后一系列的平台研发能力,而这并非惠普强项。 【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10391号 京ICP备09041801号-162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2134

    

好看好玩

用户评论

用户评论

  • 用户名
  • 评论内容
CNET Networks
Copyright ?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
京ICP证150369648号 京ICP备1503964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5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