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增速减缓 产品换代加速 服务仍存隐忧
2008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奥运会的召开,“雪灾”、“汶川地震”的发生,都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另外,08年全球经济形势动荡下中国消费市场的平稳发展,将成为稳定全球消费市场的快速回暖的重要因素。08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总量略有提升,规模约为880万台,年增长率为16.6%,较2007年同期增速下降了2个百分点,为2003年以来增长率最低值,也低于预计水平6个百分点。加之09年市场状况尚不明朗,08年有可能成为中国数码相机发展的拐点,未来,保持稳定的缓速增长是发展目标。
“高画质 高智能”成卡片机主流 品质重心促单反普及发展
08年中国数码相机消费市场规模发展速度的减缓,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专家分析有几点原因,第一点是自然灾害的发生,降低了受灾地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第二点,奥运会并没有如预期大幅拉动数码相机产品的消费;第三点,产品缺少革命性技术卖点,无法有力支撑消费者更新购买。
从整体市场结构看,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数码相机市场需求研究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在中国的大中城市中,数码相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70%,卡片机与单反数码相机的比例为87.7%和12.3%,单反相机较07年,提升一倍有余。
产品功能方面,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调研数据显示,“画质”和“相机操作的便捷度”是08年消费者购机主要的关注点,而对“防抖”和“大变焦”功能的关注度略有下降,特别是防抖功能正逐步发展成消费相机的基础功能。“大变焦”与“广角”相配合是08年的趋势,如佳能 PowerShot SX10IS,兼备20倍光学变焦与28mm广角,完全满足于消费者室内和郊游的拍摄需要。这也显示出相机“品质”和“实用性”正逐渐主导中国数码相机市场。
08年数码相机产品销售价格继续呈现两极分化态势,普通卡片机价格向“1500-2000元”和“2500-3000元”两个价格段集中。入门级单反相机进一步下调价格,佳能的入门级主流产品450D已经跌破4000元大关,1000D剑指3000元,专业全画幅单反5D也逼近万元。尼康D40早已轻叩3000元。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分析,日系品牌仍占据主要市场,但本土品牌爱国者、美国品牌柯达在08年在产品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尝试,如爱国者DC-P1,加入了GPS导航功能,应该说突破了相机附加功能的娱乐化限制,提高了相机产品使用频次。柯达M1063,利用“全景拼接”功能打破了卡片机的取景限制,有利于风光的拍摄和创意拍摄。在日系品牌中,富士利用在胶卷领域积累的色彩处理优势,也有重回市场主流之势。应该说在卡片机市场的竞争,09年会更加激烈,品牌间的市场份额差距会逐渐缩小;在单反市场,佳能、尼康的优势还将持续。
缺少革命性技术突破 消费者更新欲望不强
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数码相机市场需求研究咨询报告》显示,未来一二级市场将以换购消费群为主要消费对象,占到65.4%的比重。另消费者在首次购买经验的基础上,对换购产品有更高的要求,以“原有相机不能满足拍摄需要”为换购条件消费者的比例最高,占42.5%。如何能有力刺激换购市场是保证中国数码相机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问题,而技术的突破是重要的手段。
纵观2008年市场,在消费型数码相机方面,如松下LUMIX DMC_LX3推出可更换镜头的类单反相机G1,爱国者推出双核数码相机T60,综合提高快门、耗电量能效,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相反佳能、索尼、尼康推出的新机除在外观、像素和细小功能上有所改进外,功能方面并未有实质性突破,例如佳能的人脸追踪检测功能,索尼推出自动连拍iSCN模式,卡西欧的美容模式,都难以引发换购意愿。单反相机方面,最大突破算是尼康D90首次将视频功能嵌入单反相机,促使佳能、索尼等品牌纷纷跟进推出具有视频功能的单反机型。除此之外,单反相机市场只是在价格上有所下调,入门级单反价格更加贴近高端消费型数码相机。
家电专家陆刃波指出,电视机从CRT时代发展到平板电视时代,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与此相比,数码相机产品尚没能出现有影响力的技术突破,照此模式发展,数码相机恐要走向DC、DV的融合。
从市场总体来看,数码相机产品功能增加、价格下降,对于市场有一定拉动作用,但单纯依靠新品时尚外型的营销方式已难以有效拉动消费,缺乏革命性技术,始终难以激发消费者换购意愿。
标准需企业支持 售后矛盾仍是焦点
“质量与售后”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消费者与数码相机制造企业之间最尖锐的矛盾点。质量问题是2007年的突出问题,消费者投诉比较多,据中国电子商会的统计,数码相机产品投诉量据消费电子产品的第二位。特别是大品牌产品遭到集中投诉的情况也比较多,佳能,索尼也被牵扯其中。2008年,数码相机产品的投诉量有明显的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下降近30个百分点,明显看出各数码相机制造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投诉的问题,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调整对售后的监管。但售后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问题焦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服务网点少。这是外资主导中国市场的弊病,售后网点建设跟不上产品销售,出了问题首先是感到的是送修无门,虽然这种状况在08年有所改观,但随着普及的深入,目前的维修网点仍然不能达到方便修理。二是维修时间长。很多维修网点表示,产品不能在同地修理要送到总部维修,一方面是配件不足,另一方面快速增加的维修服务网点,只能起到收货的作用,维修设备,维修能力都是有限的,导致维修产品少则半个月,多则1个月。三是服务质量差。维修过的产品,使用没多久又损坏,是08年消费者比较强烈的问题。四是维修费用高。一份广州维修报价单如下,主板596元、镜头662元、CCD452元、闪光版280元、人工费300元、邮寄费30元。如果是一台1500的产品,那换配件维修费用相当于产品费用的一半,对于数码相机,消费者表示买的起却修不起。
专家陆刃波呼吁,售后质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二次购买,企业需重视,对于目前不易解决的问题,应寻找变通的办法,如维修时间的问题,建议企业提供备用相机给消费者,以减少等待期间消费者的不满。另当前中国数码相机消费市场,日资品牌占市场的主导地位,各日资品牌不应抓住标准规范不完善的漏洞,应联手推动售后行业标准的制定,或制定合理的企业标准,以保证中国消费者的利益,促进数码相机市场的平稳发展。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