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马高岛全景图
岛上的珊瑚
岛上生物物种丰富
岛上生物物种丰富
岛上生物物种丰富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胡星):新加坡国家环境局8日出版了一本名为《和谐的栖息地--实马高垃圾填埋场》的书,以此纪念实马高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十周年,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新加坡政府解决垃圾问题的高效和努力。
垃圾曾经让新加坡人很头痛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全国面积仅约700平方公里,驾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从东到西横穿新加坡本岛。然而,国土的狭小和自然资源的有限并没有阻止这个国家的飞速发展。自上世纪60年代独立以来,新加坡已经发展成为世界50个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由于高速城市化与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加坡垃圾的产量也日益锐增。据统计,在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的垃圾日产量是1200吨,迄今已增加到每日7000吨。作为一个人口密度很高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垃圾日益增多,不但影响空气质量,也威胁着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20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国有再循环利用工程,鼓励工业和居民生产更少的垃圾和废物。自1999年以来,垃圾处理公司将玻璃、塑料、电子装置甚至混凝土等一切可再循环利用的东西都充分再利用,将无法利用的东西烧成灰烬。为了节省空间,新加坡将该国90%多的垃圾烧成了灰烬。
新加坡目前有四个垃圾焚化场。记者最近参观了位于新加坡西南部的大士南垃圾焚化厂,它是新加坡目前最大的垃圾焚化厂,垃圾日处理量可以达到3000吨。出乎记者意料的是,焚化厂并非想像中的恶气冲天。工作人员介绍说,焚化炉借助真空环境将污浊的空气从垃圾接收室吸进燃烧室,随垃圾一起燃烧,避免了垃圾散发出来的恶臭影响环境。除了能缩小垃圾的体积,节省空间外,垃圾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也是宝贵的能源。目前,新加坡大约3%的电力是由焚化装置产生的。垃圾燃烧时不需要任何其它燃料热度就能达到1000摄氏度。散发的热量将水加热至沸腾,驱动发电机运转。
容纳垃圾有奇招
焚烧垃圾让新加坡人一箭双雕,既减小了垃圾体积又得到可循环利用的能源。然而,焚烧垃圾遇到的难题是将灰烬堆放到哪里,由此诞生了现在著名的实马高岛。
1998年,新加坡政府建立了一条长7公里的码头,将两座离岸的小岛实马高和瑟康岛连接起来,将这座新岛命名为实马高岛。这项工程耗资近6.1亿新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1999年,主岛上的最后一个垃圾掩埋地关闭后,新加坡人首次将垃圾堆积到这里。从此,新加坡440万人口每天产生的全部垃圾灰烬都在24小时内不间断地堆到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新加坡政府在实马高岛上划分了11个填埋水区,填埋垃圾时,工作人员首先要将小隔间中的海水抽干,然后将厚塑料铺在隔间内用来密封垃圾,防止任何泄漏,像石棉等不能燃烧的材料都被密封在塑料内,用土掩埋。每当一个水区的垃圾量填至约两、三个公尺高时,环境局便会铺沙种草,并且保留大部分的海草区和珊瑚礁。每个月他们对工作隔间周围的海水进行抽样检查。工作人员介绍,要到2030年他们才能将所有的11个隔间都填满。实马高垃圾埋置场现有6300万立方公尺容量,按目前废弃物产生的速率估计,埋置场的使用期限是到2045年。换句话说,届时须另寻他法来处理全国垃圾。
美丽的垃圾岛
为了修复因开发实马高岛而破坏的自然环境,新加坡政府在实马高岛上重新种植了13公顷的红树林,美化环境的同时,红树林也是监测水质是否遭受污染的天然指标。
经过新加坡政府10年的努力,岛上的生态系统一片欣欣向荣。如今,葱郁的椰子树和菩提树分布在柏油马路两侧。矮小的大叶草像是在地上铺了一层绿色地毯。此外,实马高岛成了各种鸟类的栖息地,岛上生物的多样性让人称奇。在实马高岛西边的潮间带,到处可以看到各种海洋生物,海星、蜗牛、扁形虫、螃蟹、石斑鱼、石棉……岛上西海岸线的珊瑚礁相当丰富,人们甚至还在这里发现了海豚和海龟。
新加坡政府从2005年7月将实马高岛对外开放,这吸引了大量公众和学者到岛上进行生态研究、观鸟、垂钓和其它休闲活动。岛上还成立了访客中心并配备了解说员,使生态旅游和环保教育更加组织化。经过10年的不断努力,实马高这座垃圾岛为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规划的未来树立了榜样。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