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综合 /CNZZ

CNZZ行业分析:展望无线互联网的2010

ZDNetnews 更新时间:2010-05-18 19:58:56作者:CNET科技资讯网

本文关键词: CNZZ | 移动互联网 |

  一提到互联网,仿佛是电脑的专利。即只有使用电脑的人才有可能进行的应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各种智能手机以及其他可以通过非常规方式利用互联网的设备的出现,这一概念正在面临新时代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整体用户水平快速增长

  据CNZZ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5月初,每日使用手机进行互联网应用的网民数量接近约1500万人,而使用其他智能设备进行互联网应用的人数接近为6.5万人,以上数字相对09年同期分别同比增长了38%、47%。

  CNZZ分析师认为,这一数字大幅度超过同期常规中国网民平均的增长水平,这一现象与我国基础无线网络建设速度的提升、终端接入设备的普遍硬件水平、居民无线网络资费的进一步降低有很密切的关联。近年来,通过各地不断推行的家电下乡政策,网络入村,宽带接入普及等政策,常规的网络应用方式,即通过跟电脑进行互联网应用网民数量虽然也有同比约17%的提高,但分析师认为,这些增长主要均依赖客观设备的普及,属于整个新互联网市场的整体拓展范围。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人群则是现有互联网市场人群中的自发主动进化行为,且这些人群与通过个人电脑上网的人群具有相当的重合度,手机互联网网民中,约79%的访问者在使用移动互联网同时也是传统互联网网民。

  CNZZ接入商统计结果显示,在无线访问者中,通过无线电信运营提供商实现移动互联网接入仍然是以上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最主要方式,由CNZZ数据显示,2010年5月初,约98.7%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在每日第一次通过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时使用这一方式。

  而在5月初随机一天之中全部用户的所有无线互联网应用中,CNZZ分析发现仅有不到2.9%的手机用户通过WIFI或其他特殊接入方式进行互联网应用。在WIFI接入环境下的各种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总次数中,目前只有资源下载应用的日均访问次数水平与运营商接入环境相对比较接近,同为总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人群总数的约0.9%左右。而资源下载并非是手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主要应用之一。其余主流应用中,使用率最高者为人群总数中3.5%的手机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的WIFI环境下IM聊天软件。此外,目前为止国内不同城市之间的WIFI接入水平差异极大。CNZZ分析师认为,WIFI虽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无线互联网应用方式,但是受地理、设备条件制约的缺陷过于明显,相对于移动电脑互联网用户而言,其在手机移动互联网用户之中的普及难度极大。以3G网络为代表的高速运营商接入方式仍然应当是未来手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方向。

  精彩纷呈的无线互联网应用

  在中国互联网早期的发展时代,通过电信运营商进行代扣费一度是中国互联网业界的福音。时隔多年,当移动设备自身具备了不亚于传统个人电脑的访问互联网能力的时候。通过这些设备上网的网民更关心网上的哪一类应用呢?

  首先引起关注的手机移动互联网人群使用的互联网接入终端设备 - 也就是手机。粗略统计,目前市面在售的万余款手机之中,绝大部分均可以进行各类网络相关应用。按照一些行业人事的划分,以能够进行邮件收发、安装卸载自定义程序应用作为界定智能手机的主要平行参考标准。智能手机基本上能够使用除网络宽带视频与大型网络游戏以外的全部传统互联网应用。也是手机为主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物质基础。CNZZ统计数据显示,智能手机拥有者的互联网应用行为是当前手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每天约有1200万人以上使用这类设备进行以互动聊天与页面浏览为主的互联网应用。此外,最近兴起的无线互联网其他互动应用与联机游戏也是行业增长的推动力量之一。前者虽然目前仅有约340余万的日使用者,但其中的社区互动、地图导航、生活衣食住行辅助等应用拥有极高的用户黏度。每日平均使用时间高于300秒以上,与传统互联网的同类应用相比(传统SNS类站点约为60秒,属于传统行业中较高),移动用户的访问热情远远超出。联网应用也是相对去年同期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其使用者数量成长率约为224%。无疑,这类应用正在呈现爆发式的快速增长,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相信,一个由无所不能、随时随地的新型应用主导的信息时代即将向我们打开一扇充满宝藏的大门。

  CNZZ分析师认为,随着智能手机设备的不断普及,智能手机用户群体数量越来越高,其对于移动应用,特别是其中的互动、生活辅助应用的使用量也很大。而且,大部分此类应用对于机型能力的要求并不很高。移动互联网用户与传统互联网用户的重大差别之一,在于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某项服务性应用的出发点往往归结于立即将发生的真实环境。同时,这类用户之中有约7.7%的比例拥有多台可以接入移动互联网的无线移动设备,2010年以来,这一数字呈现同比增长趋势。

  上文提到,移动互联网用户与传统互联网用户之间拥有很大的访问行为差异。CNZZ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通过“看”这一行为接触互联网的比例相较传统互联网大幅度降低。粗略统计数据显示,传统互联网在被使用时,“看”的比例极高,即使包括网络游戏应用在内,也至少超过一半。而移动互联网之中,通过分析用户的常见使用行为,这一比例仅为不到26%。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中,通过Web页面进行的信息访问行为需要的用户交互式操作最少。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数据是,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搜索的用户比例远远超过传统互联网。以搜索引擎百度为例,虽然其手机专用搜索效果不理想。仍然是广大移动网民最频繁访问的站点,可见移动互联网使用者在信息浏览的过程中相较传统而言,具有更强的目的性。此外,同样以百度引擎为例,搜索相同名词关键词,通过手机访问此站点进行引擎搜索后到达媒体站点的访问者的后续访问深度为传统互联网访问者的1.7倍左右。

  联网游戏则是移动互联网未来应用中的重要领域之一,与普通网络游戏不同的是,移动互联网之中的网络游戏更多强调一种参与者的概念,只要参与过这个游戏的游戏者皆可体验到与人同乐的乐趣,并不严格要求参与竞争或协作的玩家在同一时间均在线。传统互联网网游之中用来界定业务水平的最大同时在线人数、服务器组满载率等评估指标基本上不再适用于目前的移动联网游戏。

  广受关注的移动互联网领域

  无线相关应用在近期以来快速成长的同时,也是在网络大环境之中多元化服务发展较快的应用之一。因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具备终端随身携带、终端设备多样、具体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在通过传统网络接入的网民人群中对于移动领域的内容也非常受到关注,CNZZ统计数据显示,以手机上应用的游戏软件、图片铃声、主题音乐等等多种无线互联网相关内容都相对比较受到网民的喜爱。其中与手机主题相关的站点平均浏览时间平均可达55.9秒,与手机铃声相关的站点人均浏览页面数可达21.5次。在传统领域网站中,以上数字均属于相对较高的关注程度。此外,最近一年来与手机电子商务、3G应用等新兴无线应用相关的站点最近以来受网民的关注程度提升很快,以电子商务而言,截至今年5月初,通过各类介入方式在网上阅读或者使用此类内容的网民数量超过每天79万人,这一数字约占此类相关应用总体用户规模的8%。可以说从去年中期开始,以此两类为主相关内容为主的的新兴手机应用从无到有的突破性增长。

  CNZZ分析师认为,通过手机为主移动设备直接访问传统站点或使用传统互联网相似的应用,目前而言其主要局限已经有网络的速度限制变更为设备的处理能力;然而移动互联网必将陆续产生数量和实际意义上远远多于传统互联网的随身联网应用,这些已经开始崭露头角的新的应用将越来越能够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设备自身的优势。

  根据CNZZ新产品-CNZZ广告分析产生的部分广告统计结果显示,移动媒体互联网相关广告正在日益成为广告主的新宠。移动用户在互联网应用地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终端设备、设备系统,以至于运营商的直接制约,相同广告形式在移动互联网设备的表现力往往超过传统互联网,这是实施广告形式的良好契机。CNZZ广告统计数据显示,通过移动互联网媒体投放的点击计费类广告被点击可能性高于内容相同传统互联网2倍有余,而目前为止其计次价格差别很小。目前为止我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据CNZZ分析师了解这也是很多国际顶级IT巨头未来将激烈竞争的核心战场。CNZZ广告行业合作伙伴公司进行的一次广告投放意向问卷调查中,各行业约84%的广告投放者有计划在未来的一年之中进行移动媒体广告的部署。

  CNZZ分析师认为,这一现象与进行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人群分布特点极为明显有关,这类人群基本上集中于办公群体、学生群体之中,具有明显的访问行为与客户习惯特征,它们分别具有很强的直接消费能力与指导性消费能力。

  CNZZ认为,以手机设备为主要使用群体的移动互联网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产物,通过移动互联网,人们可以更快速、更便捷、更大规模的的获取与分享,它的普及也代表着每个人与信息世界更紧密地结合。

  随着无处不在的信息时代正在踏出迫不及待的脚步,移动互联网领域中的数据也将更加具有意义。CNZZ将与您一同见证这一新奇而充满乐趣的新时代。

  附:部分名词解析:

  手机移动互联网访问者:通过电信公司提供的无线网络的进行互联网应用、也主要指通过个人电脑以外的设备访问互联网的访问者。

  WIFI: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是由无线热点 (AP:Access 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

    

好看好玩

用户评论

用户评论

  • 用户名
  • 评论内容

CNET Networks
Copyright ?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
京ICP证150369648号 京ICP备1503964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5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