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科技资讯网3月9日国际报道 我很喜欢用Google Buzz,但吊诡的是,我却因为它而更常用Facebook。
原因很简单,就是我想用一个简单的社交网络服务与我的朋友联系,而与我有私交的联络人都在Facebook上。
我的Gmail通讯录上有众多的联络人,但他们未必用Gmail,更别提Buzz。
当然,Google已预先把每个人的追随者(follower)名单加进Buzz,让你不觉得在空荡荡的房间自言自语。
然而,不知是不是跟联络人名单、演算法有关,还是什么缘故,Google让我的Buzz follower和followee名单充斥着工作上的联络人。
这正是把我推向Facebook的第一步,因为对我而言,Facebook是聊私事的去处。第二步是Twitter。
使用Buzz时,我很快就厌恶某些人把Twitter碎碎念汇入Buzz的作法。严格来说,那不算是垃圾邮件(spam),但感觉很像,因为有些人狂发推文。而且这些推文常常是单向沟通,跟Buzz的对话、讨论、问答氛围不搭调。
但这跟Facebook有什么关系?这是因为我也是多话的Twitter族,而我也把自己的推文引进Facebook。我发现,自己在Facebook轰炸朋友的作法,正是我嫌恶的Buzz行为。
理论上,我应该用Buzz与朋友闲聊才是,毕竟Google Buzz的版面空间较大、界面较清楚、且能把状态更新(updates)整批传送给预先设定要通知的特定群组,而不只限于朋友、朋友的朋友或每个人。
然而,对许多人来说,社交网络与私生活有关。尽管Buzz有许多优点,Facebook才是我朋友们挂网的所在,而那比好用的功能更重要。
这也牵涉到一个更深层的社交网络与整个互联网的议题:公、私生活领域难以划分清楚。我工作时和下班后的生活时常混在一起,但我希望公私能分明。
从事新闻工作,我必须在社交网络上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士,提出并回答问题,也有公关人士与我接触。我也发140字的新闻报道,并且向粉丝发文,另外还转贴文章给同事。
但清一色谈论科技的文章大量涌入,恐怕会让我十来位朋友吃不消。
我只好选边站,Buzz和Twitter帐号用于公务,Facebook帐号则主要用来与私人朋友联络感情。(Stephen Shankland )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