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的浪潮与中科院高性能计算战略合作,日前走向深入。由浪潮打造的国内首款万亿次桌面超级计算机——“倚天”,在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正式上线,成为网络安全课题多模式匹配算法的研究平台。这款基于“CPU+GPU”协同计算架构、峰值可达4万亿次每秒的桌面超算产品,使该项研究在低成本下实现了运算效率大提速,从而加快了中科院网络安全防线的建设步伐,而同时,浪潮“倚天”也借助于在应用优化、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完善,在“应用软实力”上再上新台阶。
按照6月份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浪潮基于天梭高性能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将与网络信息中心的HPC应用开发技术进行互补整合,为国产HPC的高效应用提供“软硬一体”的解决之道。本次的网络安全课题研究成为了这种全新模式落地的切入点。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是国内顶尖的科研服务机构,它负责为中科院的日常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运行和服务支持。随着当前国内网络安全形势的日趋复杂化,中心也加大了网络安全方面的科研力度。本次的网络安全课题主要致力于为中科院建立高可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对黑客可疑传输采取主动的安全防护。由于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多模式匹配算法来提升系统检测效率,因而需要一套性能强劲、管理便捷并具有适宜编程环境的硬件平台来承载密集的数据运算,浪潮“倚天”由此成为了中心的首选。
基于“CPU+GPU”协同加速架构的“倚天”,以高性能的GPU处理单元与最新的Intel Nehalem平台相搭配,通过高速通信总线实现CPU与 GPU之间的高速数据交换,大大提高了计算过程中数据传递和通信的效率。与普通服务器相比,“倚天”的单机性能提升了几十倍,最高可达4万亿次,价格也只有同等集群产品的1/5。“倚天”还是一款桌面化和绿色环保的超算产品,其体积仅有普通PC大小,工作噪音低于45分贝,最大功耗不超过1000W,在为用户节约能耗开支的同时,也省去了专门的机房、管理员,日常运维相对于大规模集群也大大简化。
在此基础上,“倚天”还建立了易学、易用的软件开发环境。在其独特的CUDA语言环境下,C语言所编写出的程序可高速运行,FORTRAN、C++等语言也将逐步得到兼容。用户完全可以在这种高可用环境下自行完成程序编译,建立分析模型和验证方法。
据中心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倚天”上线以来一直运行平稳,双方在应用优化和配套软件开发方面也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
浪潮集团高性能服务器产品部总经理刘军表示,“倚天”本次在中科院的成功应用是浪潮解决国内HPC应用瓶颈问题的一次新的尝试。在“倚天”技术创新优势和网络信息中心高水平应用开发的基础上,本次应用形成了一套既能满足用户性能需求,又能与实际应用环境贴合的整体解决方案,经过标准化加工和市场转化后,它将在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中实现价值,同时也将为处在应用困境中的国产高性能计算提供新的启迪。未来,浪潮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将坚持产品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两条腿走路”,以加速国产HPC的高效率应用普及。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