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徐振弟交谈,你会被他声音中的豁达与沉稳所感染。听他讲在成都工厂的经历、在大连工厂的尝试、在公益项目中的投入、在“安全”文化中的感受……他的形象和英特尔倡导的诸多理念会在你心中一点点变得具体、鲜活起来。
Chengdu, Can do!
2004年1月,成都高新西区,在一片工地上临时搭建的办公室前,赫然写着“英特尔成都封装测试厂项目”几个大字。外面寒气凛然,而办公室却是穿梭来往的身影,大家一边搬运东西,一边搭建简易办公区。这群从英特尔东南亚地区、上海等地远道而来的英特尔员工,要在这个简陋的办公室里开始他们以后的工作。
在这群员工中,徐振弟当时是英特尔资历最浅的之一。不久前,他还在上海,刚刚加入英特尔的兴奋劲还没过去,就被派往成都,开始执行自己在英特尔的弟一项任务。
“我们是去成都的弟一批员工。我所在的部门叫公共事务部,也称对外事务部。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让一个正在建设的半导体工厂更好地反映政府招商引资的成果。”而英特尔在成都的项目也正是英特尔与成都市政府合作的结晶。
作为先遣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可是一想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徐振弟和同事们就一下子有了干劲。“英特尔当时落户成都,在全国都是一个轰动。成都之前都是作为一个文化城市出现,传统工业发达,而新兴产业薄弱。英特尔的到来,把成都的产业结构提升了一个等级。”徐振弟为自己的企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而欣慰。
然而,文化的差异、地域的陌生,让包括英特尔在内的很多跨国企业感到水土不服。个别在英特尔以后来投资的公司甚至选择了离开。为了让英特尔尽快融入本地文化,在一次内部的大型企业文化讨论会上,中外员工大家不断思索,各抒己见,最后专门为公司创制企业文化,“成都虽然文化悠久,但这种文化却保有一直积极向上的内涵,我们把这个城市的文化特质和英特尔的价值观的can do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英特尔成都公司特有的企业理念——Chengdu,Can Do!”
回忆起当时的创意,徐振弟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们集思广益,没想到竟然用了回文体,将‘Chengdu,Can Do!’翻译成‘成都,都成!’而这一理念效果非凡。”
“成都,都成”理念提出后,公司通过各种活动推动其贯彻——一面更加尊重当地的文化,反思和改变企业行为方式,比如要求每个员工要注意言行符当地习惯,与政府、社区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一方面,以自身的行动去影响社区和合作伙伴。通过这些措施,使得“成都,都成”渐渐深入人心,获得成都各界的高度认可。
在成都的尝试,让徐振弟和他的同事们认识到,一个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要在当地取得成功,软环境与硬件建设一样重要,但是软环境建设更困难,更需要用心。“我们的企业文化核心之一,就是努力创新特有的本土企业文化。一个工厂拔地而起不用多长的时间,但是如何推动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公众的心目中获得长期的认可,则是真正的挑战。”
用心打造责任
如今,徐振弟又来到了英特尔大连公司,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更深入。现在徐振弟担任的是企业社会责任经理,社区、教育和环保成为工作中的三个关键词。也正是这三个关键词,组成了英特尔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架构。
“英特尔的工厂一般都设在远离城市的郊区。那里的居民在我们进驻的前几年还大多农民。作为开拓者,我们希望通过公司的影响带动当地的社区的建设,通过工厂的运营帮助周边居民提高教育水平。”
为此,徐振弟和他的同事们通过“英特尔参与社区”公益项目,组织丰富的活动,辅导当地学生使用电脑;通过外籍员工为当地学生和外事警官开设英语交流课程;同时,组织学生们工厂参观,了解半导体芯片的制造过程和企业文化,以开阔他们的眼界。
“有时,我们公司一个星期能接待三四百学生参观。”提到这样的数字,徐振弟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然而除此之外,最让徐振弟津津乐道的还有“英特尔志愿者爱心工程”。通过这个项目,每个志愿者为社区做一小时的公益服务,英特尔基金会就会为当地公益事业提供一笔配套资金。“去年我们通过到一些学校为学生上课、开设课外活动以及扶助残疾人,志愿服务了2300多个小时,不仅丰富当地志愿服务学校的教学内容,还从英特尔基金会筹到65,000多元捐款,帮助学校完善了教学设施并丰富了学生的活动。”
以信息技术帮助孩子们打开通往世界的窗口,是英特尔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措施。徐振弟也为参与和见证了公司诸多相关的活动而自豪。他说:“在成都,我们与光亚学校合作举办乡村女教师英语和电脑’培训项目,从2004年至今,不仅使得数百名偏远地区的女教师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了英语教学水平,还为她们配备了笔记本电脑,间接使数百所学校的学生受益。”
与此类似,在大连,徐振弟和同事也曾数次驱车百里,帮助偏僻山区的乡村小学创建电脑教室,建立网络会议视频系统。“当这些从未出过大山的孩子们,通过网络弟一次直观地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很多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时都激动不已。”
徐振弟告诉我们,除了“英特尔志愿者爱心工程”,“英特尔志愿者种子项目”也启动了。如果说爱心工程是先做活动、再获得捐助的话,那么,种子项目则是先提供资金,然后再开展志愿者活动。
除了在社区、教育方面的作为,徐振弟也跟我们分享了英特尔在环保方面的努力。 “我们将英特尔在IT管理方面,尤其是包括数据中心的节能实践介绍给大连开发区的企事业单位,让他们与我们共成长,在业务上达到高效、低成本、减少碳排放的效果。现在本地政府和企业对我们的评价是:只有英特尔才能将企业做的如此社会化。”
的确,英特尔不仅自己去做公益,同时通过社区活动、项目合作,倡导和推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正如徐振弟所总结的那样,“只要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英特尔从来都希望大家的参与。”
将“安全”融入细节
从成都到大连, 徐振弟谈到几年来的感受时,内心无法割舍对”英特尔的安全文化”的宣介。
“每个英特尔员工入职后都要修一门名叫‘LIFE’的安全培训课程”, LIFE 是英文“生活在无伤害无事故环境中”的首字母缩写。徐振弟很喜欢这门课程,也成为了这门课的讲师,他也经常对来访客人解释公司建筑内随处可见反映安全的提示的含义,诸如:上下楼梯要扶扶手并靠右行走、微波炉不能烹鸡蛋、厂区车辆行驶警示、行人必须走斑马线、员工乘坐班车必须系安全带、洗手几步骤等,都一一在列,显示了公司在细小之处对员工的关怀。
在加入英特尔之初,我曾经对英特尔的安全文化产生过疑问——员工在公司事事讲求安全,是不是下了班还能同样保持安全意识?徐振弟的问题在不久之后便得到了回答。他看到每个员工上下班乘坐班车都自觉地系上安全带,看来英特尔的安全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英特尔将安全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中,不仅针对公司员工,也囊括了合作商与供应商。”经历过成都与大连项目开发的徐振弟,对此也颇有感触。
在成都建设工作中,英特尔要求施工方的员工必须经过安全培训方能上岗,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安全带、防护鞋等劳保用具。起初,很多工人不适应这样的工作方式,觉得英特尔过于刻薄,而且会影响工程进度,而英特尔的回答是,“我们不会因进度要求而放松对安全的要求,我们必须全力保护厂区内所有人员的安全。”
当然,英特尔的看似刻板的规则也不是铁板一块,如在大连的建筑工地上,原本都不允许施工单位在工地搭工棚居住。但是负责项目管理的人员看到每天有成百上千的工人上下班要过一条很宽的马路,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很快,容易发生危险,还出过交通事故时,英特尔大连的管理层破例允许施工单位在工地搭建工棚,同时与相关部门协商,在公司外的道路上安装限速标志和超速摄像头,以保证行人和车辆的交通安全。
严格的安全规范和不妥协的实施,也影响到了合作伙伴,徐振弟就曾不止一次听到客户这样的感慨,“在成为英特尔供应商后,晚班要为员工准备班车,保证员工下班后安全回家。通过英特尔诸多的安全环保健康方面培训,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尊重员工、关心员工。”
采访无法囊括一个员工数年的心路历程,不过,通过徐振弟的讲述,我们已经捕获了他内心最深层的感动,试想如果没有一份由衷的感动,他怎会如此愉悦地讲述、开心地分享、不吝地赞美呢?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