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硬件 /英特尔

解析英特尔中国教育战略:产学研发展的清明上河图

ZDNetnews 更新时间:2009-08-26 10:20:08作者:CNET科技资讯网

本文关键词: 英特尔 | 戈峻 | 英特尔中国大学峰会 | ICAF |

CNET科技资讯网 826 广西北海报道(文/梁钦):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向人们描述当时东京汴梁的繁荣景象,同样,透过英特尔大学峰会,你可从中看到中国教育产学研结合的一派繁荣景象。

824-25日,主题为“携手教育 共创明天”第七届英特尔大学峰会在广西北海召开。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教授学者、教育部领导、英特尔全球及中国高层、技术专家和学生代表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主题研讨。

 

此次峰会全面分享英特尔最新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趋势,集中展示英特尔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成果,探讨今后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方向。产业界和学术界就中国前沿技术自主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共同致力于创建良好的产学研生态系统。

 

解析英特尔中国教育战略:产学研发展的清明上河图
图为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接受CNET科技资讯网采访

 

“英特尔中国大学峰会”自2003年举办以来,已经成为产业界与高等院校合作与交流的权威平台。今年的峰会规模超过以往,并围绕 “多核计算”、“嵌入式”等前沿技术,介绍和展望了技术发展趋势、分享和交流教育科研项目、探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促进和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同时,英特尔在峰会上介绍了2009年高等教育项目未来发展计划,包括与国内多所高校合作建立基于英特尔凌动处理器的嵌入式联合教学实验室、举办2010年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项目并使其更加国际化、继续深化英特尔多核技术大学计划、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持续投入英特尔联合科研基金等。

 

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在接受CNET科技资讯网采访时指出,产学研的合作,将进一步提升中国计算机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反思:教育制度的变革

本届峰会,可以说是中国计算机科研、教育领域的大腕云集。CNET科技资讯网在两天时间里采访了多位知名的学者教授。其中最知名、最具代表性的有四位。

 

第一位是北京大学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李晓明教授,教授的职务还有很多,比如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既是学者又是事业单位职员,多重身份让李晓明教授谈的话题非常高屋建瓴,“计算机是中国大学中最大的学科之一,与之相关的专业有800多个,但是传统办学实践呈现趋同性。”

 

李晓明在接受CNET科技资讯网采访时指出,“分类培养是我国计算机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这不仅是社会需要,更是计算机专业资深发展的需要。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去从事计算机相关研究,但是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将是未来的缺口,因此分类培养势在必行。”

 

李晓明还指出,“为了实现‘分方向办学’,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李晓明教授透露,北京大学正在就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往未来看,中国的教育也好,中国的技术创新也好,一定会走到这一步,不做到教授可以把自己的成果能够用现代化的方式技术转移出去,要做到技术创业体系或者是创新型国家是很困难的,教授的研究成果一定要用现代化的方式转移出去。”

 

李晓明教授指出,“10多年前,也有大学的教授到公司,但是那个不是叫做现代化,现代化是以知识产权为中心的做法。在北京大学,学生已经认为创业的毕业生是一流的,去外企工作的学生其实不是一流的,这个意识其实是慢慢形成的。”

 

解析英特尔中国教育战略:产学研发展的清明上河图
图为北京大学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李晓明教接受CNET科技资讯网采访

 

“当然我们还需要一些机制来支持这些东西,包括时间安排的问题,知识产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考虑之列。这个其实是很重要的。”

 

李晓明教授表示,“现在,北京大学正在进行一系列鼓励学生创业的讨论,酷讯创业的就是我们的学生。相信未来,中国不难诞生雅虎、谷歌等齐名的知名企业。”

 

除了李晓明教授,CNET科技资讯网还采访了清华大学的郑纬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金海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徐国治教授。

 

郑纬民教授是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的专家,其在多核与并行编程方面与英特尔展开了诸多合作,并牵头组织对全国100余所的多核技术大学的教师进行培训。

 

金海教授是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的负责人,同时还是计算机虚拟化技术“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ChinaGrid973项目中,与英特尔的合作都非常密切。

 

徐国治教授,则是嵌入式方面的专家,由教授组织的《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从一个国内组织的竞赛,已经成为享誉全球的国际性大学生竞赛,诸多国际知名大学纷纷参与其中。

 

四位资深教授,代表了四个不同的领域,李晓明教授代表着国内教育体制的变革,郑纬民教授代表着日益兴起的多核应用,金海教授则在网格计算、虚拟化等热门应用,以及国家的诸多先进科研领域,徐国治教授则从方兴未艾嵌入式的角度,为国内大学生接触国际先进技术,以及让国外了解国内发展情况作出了贡献。

 

这分明就是一个生态链,当然这里的生态链并没有包涵产业界(或者说企业界),但是这描绘出了中国计算机产业未来发展的清晰脉络。

 

觉醒:计算机要耐得住寂寞

或许在外人看来,学计算机或者从事相关的研究是一个很枯燥和无趣,且“收益很慢”的专业,根本不像学金融、投资等学生那么容易赚钱。

 

戈峻告诉CNET科技资讯网,“我们看到中国大学一个很好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大学生耐得住寂寞,在致力于计算机、理工等学科学习和研究,这使得中国相关产业的创新做好了人才储备。”

 

李晓明教授也指出,“目前,我国在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有40万人,这是一个很大的人才储备,但是我们必须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出适合不同领域需要的人才。”

 

戈峻指出,“现在,欧美的一些大学生都选择了很‘急功近利’的专业,比如金融、投资等等,这个现象已经引起了奥巴马政府的警觉,美国已经出台了一些举措了着力培养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理工科人才。”

 

CNET科技资讯网曾在会议期间采访了三位获得2009年“英特尔杯”全国计算机多核程序设计大赛的获奖选手。这三位都是刚刚本科毕业,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考研究生继续深造。

 

其中,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刁瑞说,“我本身是学数学的,对于编程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在此次大赛中获奖,很大一方面是因为英特尔提供很好的指导和编译工具。”

 

解析英特尔中国教育战略:产学研发展的清明上河图
图为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右)、英特尔中国教育事务部总监朱文利(中)接受CNET科技资讯网采访,左为英特尔中国公关经理
 陈峤

 

“英特尔杯”全国计算机多核程序设计大赛始办于2007年。与众多面向大学生的计算机类竞赛相比,“英特尔杯”全国计算机多核程序设计大赛在题目设置上非常接近真实的开发需求和环境,并能对学生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严格的考察,这对于参赛选手今后从事与多核并行编程的学习、研究以及工作都大有裨益。

 

此外,大赛还为参赛选手提供学习和使用英特尔功能强大的X86架构多核平台软件开发及优化工具的机会。在今年的比赛中,英特尔公司为选手准备的就是最新发布的、易用性非常强的Parallel Studio软件开发套件。

 

此外,英特尔公司还专门在英特尔软件网络(www.intel.com/software/cn )上为参赛选手准备了有针对性的学习专栏,包括提供各种软件开发工具、资源和最佳实践经验,帮助提升软件的应用性能、缩短开发时间并构建改进的创新应用和解决方案。

 

2006年,英特尔在中国开展了英特尔多核技术大学合作计划,致力于加快中国高校多核技术课程建设,不断深入推动多核时代技术人才的培养。2008年,英特尔支持加入多核大学计划的高校已达102所,并推出多种形式的项目来丰富多核技术大学计划的内容,其中包括开展校园巡讲、建设多核技术中文网站、支持大学合作出版多核编程的中文教材、召开多核技术大型学术论坛,共有2万多学生从中获益。

 

英特尔中国教育事务部总监朱文利指出,英特尔多核技术大学合作计划是英特尔在中国推进的高等教育项目的一个重要专项,它与该项目的其他举措及活动,例如支持高校先进技术课程建设,与高校合作开展科研,为大学生提供奖学金、实习生计划和举办多样化学生竞赛,为高校教师提供高水准、国际性的教学研讨和技术交流机会,以及促进高校技术创新成果在产业界的转化等方面有机结合,构成了英特尔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全方位支持体系,而这种支持则从中国推进自主创新的源头——未来人才培养上,充分体现了英特尔“与中国共成长”的长期发展战略。

 

观察:英特尔的长远大计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这同样是英特尔信奉的箴言,更是英特尔的战略。

 

在回答CNET科技资讯网有关“英特尔对教育的投资取得了如此的成绩,动力何在?”的问题,戈峻指出,“我们对于教育的投资是一个长期投入,我们期待长远回报,而不是想着短期做一些活动,期望短期回报。当然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企业责任,首先企业要是领先的、要赢利的,这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企业又去履行社会责任,英特尔在教育、环保、社区三大方面都有投入。”

 

戈峻接着说,“英特尔对于教育的投入,得益于对产学研合作的重视,我们期望搭建一个共赢的平台,我们期望学生提升自己,开拓视野,而对于学界而言,达成交流、互动,对于英特尔而言,在期望获得长远的回报。”

 

解析英特尔中国教育战略:产学研发展的清明上河图
图为英特尔中国大学峰会现场

 

戈峻表示,“技术创新是应对危机并提升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即使在经济衰退时期,英特尔也不会减少对创新的投入。作为全球IT技术创新领域的领导者,英特尔公司大力支持中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戈峻介绍说,“英特尔与国内高校展开积极广泛的合作,共同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为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英特尔大学峰会正是产学研结合的有益尝试。”

 

戈峻指出,自1985年,英特尔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以来,已经成为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并且在社区、环境、教育等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对教育的投入是英特尔的重中之重。

 

据介绍,1994年以来,英特尔支持中国教育事业至今已经走过了第十五个春秋。通过积极与中国教育部和教育界合作伙伴紧密合作,英特尔在中国成功推出并实施了多项教育计划,覆盖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生培养到教师培训等。不论在课堂还是社区,在城市还是乡村,英特尔教育计划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成就。

 

戈峻透露,“英特尔的未来教育项目,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小学教育合作项目,在过去8年,遍布了全国31个省份,共培养130万名中小学教师;面向社区的英特尔而求知计划,全国29个省份开展,30万名青少年参与;而2000年开始,英特尔支持中国中小学生,参加ISEF大赛,赞助全国中小学创新大赛;而与大学的合作,则涉及师资培训、实验室共建、课程、科研、学生实习等项目。”

 

英特尔中国大学合作经理郭朝峰指出,英特尔与世界范围内的重点大学和顶级研究机构合作,开展课程建设和联合科研的协作,培养并鼓励学生学习前沿技术和科研创新。英特尔高等教育项目侧重于推动重要技术领域的创新,并通过师资培训、实验室共建、合作研究、学生竞赛、奖学金、学生实习、校园讲座等合作项目,开发培养一流人才的渠道,以满足世界范围内对半导体、批量制造、计算机体系结构,软硬件及网络通信等技术领域的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迄今,英特尔在中国已经与102所大学建立了持久、良好的合作关系,成果显著。

 

放眼未来,英特尔教育方面的投入将更加深入,戈峻表示,“英特尔将持续加强与国内工业化和产业化的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在产品方面,即使在低谷时刻,英特尔仍然坚持创新,投资未来,根据Tick-tock,推出基于32纳米的新产品,助力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坚持相关投入,联合更多企业,将企业责任社会化,拓宽大学合作领域,不断创新,加强深化大学合作项目,课程共建,提供最先进技术,支持多核大学深入,启动嵌入式大学合作项目,支持大学杯等工作。”

 

总结:英特尔版清明上河图

英特尔前董事长克瑞格·贝瑞特在今年IDF期间访华时给出了提升竞争力的三大法宝,“首先是教育,培养聪明的人;第二是投资那些聪明的点子,让他们变成产品;第三是给聪明的人和聪明的点子合适的环境,让他们有用武之地。”

 

教育、社区、医疗已经成为流淌在每一个英特尔人身上的血液,更是英特尔的DNA,也是这家成功的高科技企业对社会的回报。

 

英特尔对于中国教育的投入,不能用一个项目、一个活动来概括,这是中国计算机产业、高科技产业实现自主创新的有益尝试,英特尔更希望这是一个平台,有更多企业、学校、单位等产业链上面的更多环节参与进来,届时将真正描绘出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好看好玩

用户评论

用户评论

  • 用户名
  • 评论内容

CNET Networks
Copyright ?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
京ICP证150369648号 京ICP备1503964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5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