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新闻频道评论:Wi-Fi收集个人信息事件 Google应该自清

评论:Wi-Fi收集个人信息事件 Google应该自清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收集使用者自愿上传至网络的资料是一回事,在世界各地大街小巷里穿梭并一路撷取资料封包,又是另一回事--不论这么做是蓄意还是不经意。

作者:CNET科技资讯网 来源: 【原创】 2010年5月26日

关键字:隐私 Googel google街景 Wi-Fi

亲爱的Google:

我想避免写太多这种公开信,因为可能被视为用来诱骗读者上钩的技俩。但自从上周五你们从世界各地未加密Wi-Fi热点收集个人信息的消息揭露以来,你们相对沉默,显示你们低估了这起事件引发的怒火正在使用者之间缓缓延烧,而几乎每个上网者都是你们的使用者。

这起事件和Facebook造成你大学毕业五周年聚会照片外泄的情况不同,这是现代隐私权扞卫者最大的梦魇,也是每个Google批评者最想抓到的辫子:全球对信息最饥渴的公司被逮到行为太超过了些。

当然,你们宣称,是在街景(Street View)车拍照时不经意地随机收集到那些资料,且资料未必能识别身份。当然,是你们主动告知全世界你们做了些什么,而且归咎于不经意的疏失。然而,你们的博客公告不但未释疑,反而还引起更多的质疑。

例如,为何Google工程师会写出一种,套用你们自己的说法,用来“(采样)各式各样公共传播的Wi-Fi资料”? 除了从未加密的无线访问点收集payload资料之外,还有什么别的理由可能这么做?

你们说,从未用这种资料协助打造或定义Google的产品。你们怎么知道? 如果这种资料与街景计划收集到的资料完全分开来摆,那么这么多年来你们怎么没有察觉自己一直在收集这类的资料? 很难让人相信,会有任何形式的资料--而资料是Google赖以生存的血脉--竟然一直被弃置在某个数字垃圾场,多年来都被遗忘了。

单是由你们的共同创始人承认“我们搞砸了”,还不够。先踩线再道歉,这种商业策略无法行之久远;你们无法永远愚弄别人。

信用卡业者除外,Google收集个人活动的资料比其他厂商都来得多,而且这些资料大致上都有助于改良你们的产品与服务。但你们渴求资料的企业文化,有时候似乎与主流世界脱节,而你们倾向淡化外界对这些资料如何处理与保护的疑虑,更令许多人原本对你们评价甚高的人也觉得不安。

在2003年,纽约时报遭遇史上最大的危机--记者Jayson Blair被揪出抄袭和捏造事件--但该报诚实面对,详细叙述事件发生的始末、导致此事发生的内部疏失,以及如何预防此事再度发生。这个过程对纽约时报的编采人员与读者都具有疗效,于是渐渐地挽回了民众对这家大报的信赖。

以此为前车之鉴,你们既然称自己是一家致力于开放和透明的公司,那么,请拿出行动证明。

公布资料,详细地解释这个Wi-Fi软件当初撰写的目的何在、如何让它流入Google的高知名度计划却多年来不曾察觉,以及Google的员工知不知道收集了这样的资料。

我晓得,你们爱提醒批评你们收集资料作法的人士说,使用者大可通过Google Dashboard这类功能,来控制自己的资料。但Google Dashboard给予的控制权,只能让使用者控制Google公开告知他们准备要收集的资料。

如果坐视这起事件的事态扩大,是非常重大的错误。对你们起疑的各国政府已经开始磨刀霍霍,诉讼案件也与日俱增。

你们或许想静观其变,先看本周Facebook会因为隐私相关问题如何遭到修理,移开媒体与民众的目光焦点。千万别心存侥幸。尽力赢回使用者对你们的信赖,解释清楚你们收集到了什么资料、如何把它删除、如何防范这种事再发生。

收集使用者自愿上传至网络的资料是一回事,在世界各地大街小巷里穿梭并一路撷取资料封包,又是另一回事--不论这么做是蓄意还是不经意。

记者Tom Krazit敬上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您最受关注专题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