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CNET科技行者 10月26日 北京消息(文/高玉娴): 百度研究院又双叒一位大牛“出走”了。
今天,前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宣布正式离开百度,追随“前辈们”加入了AI创业大军。
早在8月,百度内部就做出了一项重大调整,宣布由百度副总裁、AIG总负责人王海峰将出任百度研究院院长,原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另有任用。但是对于“嗅觉灵敏”的“吃瓜群众”来说,早就对百度研究院顶层架构浮想联翩,认为林元庆的离开是迟早的事。
这个“迟早”似乎来的有点快。据林元庆透露,自己已于 “十一”前就离职,而这次离开与8月份百度内部的调整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他也表示,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与百度的战略发展不合。百度是一个偏向To C的公司,而自己做的事情在To B层面会更多一些。
和其他创业者不同,林元庆选择了一个更“接地气”的方向——利用AI升级传统行业。据他所说,近一个月来,自己已经见了十余家百亿级别规模的传统企业CEO和CTO,和他们讨论如何利用AI升级所在的行业,近期他还将继续拜访40~50家这样的企业。
在林元庆看来,要解决传统行业的问题,首先要学会从传统行业思考问题,从场景出发,而不是单纯从技术层面出发,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哪些环节能够让AI发挥核心作用。
团队方面,林元庆也透露已经在硅谷招聘了四个RD,并将在北京和硅谷各设一个点。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那么多的工作,林元庆确实挺“急”的。他说,做传统行业的升级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并快速发展,把行业打透,希望在明年上半年就看到比较好的案例。当然也可以看出,他对此似乎早有打算。
对于自己在百度的两年,林元庆表示,在技术研发方面,百度独特的数据资源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在管理方面,极具战斗力的团队也让自己进步很大。虽然言语间全是“赞美之词”,但外界对此似乎并不“买单”,关于百度研究院的频繁“易主”一直就流言不断。
2013年9月,前Facebook资深科学家徐伟与前AMD异构系统首席软件架构师吴韧先后加入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2014年5月17日,吴恩达正式加入百度任首席科学家;2015年,百度少帅计划代表人物顾嘉唯加入百度IDL实验室,任主任研发构架师,负责人机交互;同年6月,NEC美国智能图像研究院负责人林元庆加入百度任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除此之外,黄畅(原IDL主任架构师)、倪凯(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团队前负责人)、师从机器学习专家Alex Smola的李沐也先后加入百度。
如今,以上这些组成百度人工智能研究“黄金阵容”的顶级科学家们几乎都已经全部离开,留在百度的只剩徐伟一人。
现地平线机器人科技创始人、CEO,曾担任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常务副院长。
曾在慕尼黑大学求学,是机器学习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中组部第九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他曾担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Adjunct Faculty, 现在是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以及中科院计算所客座研究员。
2012年4月余凯加入百度,领导新成立百度多媒体部,主要负责百度在语音,图像,音频等领域面向互联网和移动应用技术研发。
2013年7月,余凯亲自组建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 IDL),成为百度历史上首次成立的研究院,李彦宏亲自任院长,余凯任常务副院长。也是在他的直接影响下,Andrew Ng等一批世界顶尖技术专家相继加入百度。
2015年5月,余凯正式从百度离职并在之后创立了地平线机器人。
现HoloMatic(禾多科技)创始人、CEO,曾任百度研究院高级科学家。
倪凯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得本硕学位后,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取得计算机博士学位,毕业之后他先后在微软、百度任高级职位。倪凯在百度期间的职位是百度研究院高级科学家,主导无人驾驶和无人飞机项目。
2016年3月,倪凯正是从百度离职,加入乐视汽车,任乐视超级汽车(中国)智能驾驶副总裁。今年倪凯从乐视离开,并在8月创办了自动驾驶公司HoloMatic (禾多科技)。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也是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的联合创始人(with Daphne Koller)。曾任百度公司首席科学家。
吴恩达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国际上最权威的学者之一。其与谷歌顶级工程师开始合作建立全球最大的“神经网络”,这个神经网络能以与人类大脑学习新事物相同的方式来学习现实生活。谷歌将这个项目命名为“谷歌大脑”。
除此之外,他所开发的人工神经网络通过观看一周YouTube视频,自主学会识别哪些是关于猫的视频。这个案例为人工智能领域翻开崭新一页。
2014年5月16日,吴恩达加入百度,担任首席科学家,负责百度研究院的领导工作,担纲Baidu Brain计划。2015年6月,百度IDL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余凯离职创业后,吴恩达肩负起IDL领导工作,并在硅谷负责百度人工智能团队招募和研究。他还推动了百度人工智能技术的开放平台战略,并将百度深度学习开放平台命名为“PaddlePaddle”。
今年3月,吴恩达正式从百度离职并在之后创立了deeplearning.ai讲授AI课程。此外,10月,还有外媒报道称吴恩达即将出人Woebot公司董事长,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一个同名的聊天机器人。
现北京景驰科技创始人、CEO,曾任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技术战略委员会主席、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
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分别取得计算机学士及硕士学位,后留学美国并在佛罗里达大学获得了第二个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2010年4月王劲于加入百度,期间分别创立了百度移动云事业部、百度大数据部、百度基础架构(云计算)部、百度美国研发中心、百度深圳研发中心;并以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IDL)为基础,联合创立了百度研究院。
王劲领导打造了百度大数据引擎、大数据+开放平台、百度云、百度开放云、百度大脑,并积极推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还提早布局了以ARM CPU、GPU、FPGA为基础的高性能异构计算平台,让百度的HPC(高性能计算)能力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而后,他还创立了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积极部署和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今年4月,王劲正式从百度离职并在之后创立了景驰科技。
曾担任百度硅谷人工智能(AI)实验室主任。
2014 年 5 月Coates加盟百度硅谷人工智能(AI)实验室。主要负责宣传百度在机器学习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直接应用机器学习技术来处理一些核心的自然语言处理问题,如文本转语音,以及语音识别等。
加入百度之前,Coates 一直在斯坦福大学读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且作为博士后在斯坦福继续待了近两年时间,研究方向主要为用于自动驾驶的计算机视觉方法和深度学习相关的高性能计算。
值得一提的是,吴恩达是 Coates 在博士期间的导师,共同发表了多篇机器学习方法方面的 NIPS、ICML 文章。今年9月,Coates正式从百度离职。
现Driva.ai联合创始人、CEO。 非常年轻的人工智能专家,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在创办Driva之前,他曾经在百度和其他人工智能研发机构工作过。
现北京物灵科技联合创始人,负责物灵整体的产品和技术体系,打造以人工智能技术与灵性交互设计结合的创新产品与体验,构建“万物有灵”的智能生活。曾任职百度人工智能研究院,IDL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研发架构师。前微软研究院研究员。
顾嘉唯拥有囊括硬件和软件的22项美国发明专利,120余项国内专利,是美国斯坦福大学ME310国际创新课程的客座监事。2016年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Technology Review)评选为MIT TR35全球35位世界科技创新家,2015年被《福布斯》Forbes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设计师。
现深圳普思英察科技创始人、CEO。曾任职百度硅谷研究院,担任百度无人车首席工程师。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计算机博士,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感知计算、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在百度硅谷研发院担任首席工程师,从事无人车项目的操作系统和硬件交互研发。
现格灵深瞳CTO,曾是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的资深科学家。
邓亚峰具有14年人工智能特别是计算机视觉方向的研发经验。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得专利授权95项。在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期间,带领团队开发出世界第一的人脸检测、人脸识别算法,开发出的算法和系统服务于亿级别用户产品。
近两年来百度研究院一直深陷“宫斗论”、“权谋论”的流言中,百度内部学术派和工程派之间的“斗争”并不隐秘。那么,这位百度研究院的“新主”有什么样的背景呢?
王海峰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ACL(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50多年历史上唯一出任过主席(President)的华人,是截至目前最年轻的ACL会士(Fellow),同时也是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ACL会士。还在多个国际学术组织、国际会议、国际期刊兼任各类职务。他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达到了百余篇,已授权或公开的专利申请120余项。
2010年1月王海峰加入百度,并在吴恩达从百度离职之后,晋升为AI技术平台体系(AIG)总负责人,同时晋升为Estaff成员,转向百度集团总裁和首席运营官陆奇汇报
作为AIG总负责人期间,王海峰负责百度搜索引擎、手机百度、百度信息流、百度新闻、百度手机浏览器、百度翻译、自然语言处理、语音搜索、图像搜索、互联网数据挖掘、知识图谱、小度机器人等实际业务。
8月,林元庆卸任,王海峰也成为了百度研究院的新一任院长。
至此,被归诸为“学术派”的科学家们大部分均已“出走”创业,而百度研究院顶层架构的乱局也或将尘埃落定。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