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新闻频道>科技博客>每月裁定:乱论智能家居

邮件订阅订阅:

每月裁定:乱论智能家居

摘要:

作者:刘克丽 来源:ZDNet视点 2014年09月02日

关键字:

     我认为智能家居必须有三个条件,是有软件系统,不然是电动家居;二是必须要要开放互联;三是相互可兼容,我就此问题和PCHome执行总编王学刚展开讨论:

 

话题一:论先天优势

 

智能家居涉及到两个主要层面,一个是与用户能够实际打交道的硬件终端,比如电视、空调、冰箱、微波炉等;而另外一个层面则是把这些设备连接起来的互联网,可以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对它们进行控制。这两个层面的代表——传统家电厂商与新兴互联网企业,哪个机会更大呢?

 

学刚观点我认为互联网企业占的优势更大,原因有三:首先,智能家居区别于传统家电的根本点在于智能化,也就是甚至一个智能的操作系统和以互联网为基本的架构;其次,智能化建立在大规模的数据库基础上,并且将各终端以不同的入口接入到其中;最后,智能家居的盈利模式不仅仅靠卖一台电视、一个体重秤赚钱,而是收看电视中的付费内容,基于体重分析推荐的相关服务盈利。以上三点均属于互联网的特性,所以新兴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优势更大,他们会引导家电厂商的产品方向。

 

克丽观点这两类公司各有各的长处,想要说出谁更好一些有难度。如果可能,最理想的状况是互联网企业收购传统家电企业。当然有一个前提很重要,不是收购完成就算成功,一定要消化好,不然将是两败俱伤。传统家电厂商的制造经验与硬件基础,不是新兴公司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而新兴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则更容易被智能家居概念所承载,所以二者的结合很有必要,最主要的还是“消化好”。

 

话题二:论硬件与软件

 

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无非是硬件与软件两大部分,智能家居也是一样,硬件包括了家中的电器,以及像血压仪、手环、路由器,甚至马桶这样的设备;软件的范围更大一些,有用户直接操作的控制端APP、后台大量的数据库,以及相关生态系统内的应用。在智能家居方面,硬件与软件哪一个更重要呢?

 

学刚观点二者都重要,少了哪一个智能家居的概念都不存在了,而我认为,相比之下,软件更加重要。软件最主要的作用是提供了将这些设备连接起来的途径。手机与空调,时钟与窗帘,这些设备之间本来没有连接,但通过智能家居的网络系统,使用手机就可以打开卧室里的空调,时钟走到7点的时候,窗帘就会自动开启,等等,家里的设备建立起了新的联动关系。正是因为软件的进步,家居才能进一步变得智能。硬件芯片厂商代表英特尔发布的Edison芯片,虽然本身是硬件,但它提供了一个接口,可以通过软件系统连接众多设备,这也是英特尔开发它的根本用意。

 

克丽观点当然是软件重要了,没有软件就不可能称为智能家居,只能叫“电动家居”。软件是整套家居的中枢灵魂,只有通过软件,才能把电视、空调、冰箱,甚至灯泡等互不相干的设备连成一体。如果没有软件,这些设备只是电器而已,就连遥控器都无法统一。

 

话题三:什么设备为中心?

 

在智能家居(Smart Home)概念之前,还曾经有一个基于家庭的数字概念,叫“数字家庭(Digital Home)”。二者在字面上只是一个单词的差别,而本质上却有很大不同。数字家庭基本是以电脑为中心,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家庭智能化,涉及到的设备主要在客厅里,以黑电和音响为主,而智能家居所关联的设备范围更广,不止家里的电器,还包括个人数码产品。最重要的一点,智能家居没有像数字家庭一样,有一件绝对重要的核心硬件产品。也许这是智能家居刚刚兴起的大环境下所出现的暂时情况,未来智能家居应该以什么设备为中心更加适合呢?

 

学刚观点我认为有两件东西可以成为智能家居的中心,一件是路由器,另一件是电冰箱。因为这两件东西是现在家庭里全天都在带电运行的设备,只有这件设备7×24小时不停转,它才可以担负起这个任务,通过它们作为数据的统一出入口。相比之下,路由器更为合适,因为它本身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如果以电冰箱为核心,那么还得给它装一个路由模块才可以。

克丽观点未来智能家居不管以什么设备为中心,都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一定要开放,有标准,能兼容,并且形成产业生态。不管什么设备到了智能家居的网络里,都要有这样的属性。给其他设备和控制终端留下通用的接口,按照行业规范做事。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一个生态圈就可以建立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系统。

 

话题四:用户需要什么?

 

在介绍智能家居应用的时候,往往会说多么强大的功能,多么方便的应用,回到家灯就打开,空调已经制冷,洗澡水刚刚放好,地板也清扫干净,电视机换到最喜欢看的频道,饭已经OK,等着你过来“咪西”。这样一幅带感的画面,用户只需要简单脑补一下,就觉得智能家居真方便,比娶个贤惠的老婆还靠谱。这样的生活一天两天还可以,如果长期总是这样的程式化,家居虽然智能,但生活将缺少个性。用户是否需要在家里实现智能化?智能化到怎样的程度才是最佳体验呢?

学刚观点我说说我所需要的智能家居吧,白天上班时,清扫机器人把家里的卫生打扫干净,根据我和家人的实际位置,在快到家前半小时空调自动打开,夜间在屋里走动时,灯光会微微打开,通过手机可以控制家里的主要电器,包括监控摄像头。我认为智能家居的功能应该有这些,像换电视频道、放洗澡水、做饭等事情还是自己来吧。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智能家居的需求,那么厂商在提供设备或解决方案时,一定要给用户极大的可选择余地,不可把功能一刀切。此外,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功能,更要用着舒服。

克丽观点除了这些具体的应用,我说说最直接的,只有两个方面,第一点是一键就能搞定;第二点是基本不加价,如果要加价也在控制在10%以内。只要能做到这两点,用户就会广泛接受,而那些智能化的功能,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话题五:隐私与安全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实际的话题,家是一个十分私人化的地方,如果智能化,就意味着你家中的相关情况会上传到互联网,不排除别人可以通过破解等手段来获取你家中的情况。相比于商务安全,其实对于个人来讲,家庭的信息安全是更加重要的。家里什么时间有人,有几口人,性别年龄,个人健康信息,以至于生命财产的问题,都可能成为一旦发生智能家居灾难时的次生危害。如何选择平台,为什么要信任服务商,这些问题都很现实。

学刚观点在一切都很美好的画面下,我们必须思考这些严肃的话题。为什么要信任服务商?凭什么把我家里最隐私的数据存在你的后台数据库里?这应该是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信任,就像我们为什么放心地把钱存到银行里,因为我们信任银行,这是国家开办的;为什么我们选择移动、电信或联通运营商,因为有国家监控。其次就是服务商做好自己的事情,能够提供给用户安全的使用环境,这是信任的根本。由此也引出下一个话题,国家应该在政策标准方面如何介入到智能家居领域。

克丽观点选择一个系统体系,那么就得信任它,就像把钱存银行一样,这个信任是前提和基础。对于普通用户而方言,所涉及到的安全就是用户信息之类的事情,以防内贼为主,那就设好密码。别小看设密码这件事,大多数用户的密码设定,都是不合格的。

 

话题六:是否要制定标准

 

什么叫智能家居,不仅仅每一个人心里有自己的概念,就连服务商、设备商所定义的智能家居也不大相同。我们是否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呢?这不仅仅是使用功能的问题,还涉及到前面说的隐私安全与法制规范管理的范畴。

学刚观点什么样的应用才能算智能家居,这个话题不太好回答,但至少仅仅给电视装一个安卓系统,能运行几个APP,这绝对不是智能家居。我认为标准有必要定义,主要原因在于监管,什么资质的企业才能提供类似服务,同时对现有法律也要进行更加详细的司法解释。

克丽观点我认为关于标准的问题,还是要民间协会为主导更为适合,以市场占有率作为基础来制定标准。涉及到用户隐私和安全的问题,由法律来裁定是非对错。

 

结束语

 

消费智能家居主流人群是90后。


原文来自探客网:http://wo.zdnet.com.cn/space-260641-do-blog-id-43952.html
热点:[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用手机扫描浏览文章

订阅ZDNet官方微信

ZDNet周刊订阅

您最受关注专题

七日风云

您最受关注文章

新闻热点

iPad移动办公   移动办公   iPad办公   iPad商务应用   iPad企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