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技领域,从常见失败中学习比看起来更困难。因为很少有人愿意谈论这些教训。
死亡是一个丑陋的主题,不管是人、心爱的宠物、或是一次商业冒险。这是最后的结束,从那里得不到任何回报,再英勇的努力也无法克服。
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失败要比那些容易受骗的企业家、投资者和学者愿意承认的更加常见。低声说“那边那位Lewis曾经是MumblePegFlap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就会让人感到颇为愉快,不再需要去嘲笑另一家公司的名字听起来像是某人的恶作剧网络应用程序自己拼凑出来的。
但对年轻的创业公司来说,失败是现实,从失败模式中学习不是个坏主意。CB Insights(美国天使投资研究机构)想做到这一点,所以研究从2010年到2013年间创业失败的科技公司。下面是他们学到的(点击访问科技博客VentureBeat):
存在幸存者偏见。 该报告暗示,因为幸存者偏见,企业家错失重大的学习机会。很多人想强调,他们是连续创业者,但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屡战屡败。你可以把那些挖人收购(aqui-hires)看成失败案例,因为收购公司只感兴趣技术人才,而不是初创公司的战略或产品概念。
受幸存者偏见影响,人们把所有注意力都关注在赢家一方:Facebook,Twitter, Square(美国移动支付公司)、Instagram 等公司。关注就像有色眼镜一样,让人忽略那些更能代表初创公司总体的失败公司。结果是,每个人只能从赢家学习,而这相当危险,有两个原因:一是各种因素结合才促成一家初创公司成功,而这些因素--市场时机、特定的人才组合、关系网等等--因为种种原因很可能无法复制。
二是,潜在的错误步骤远多于成功的路径,你需要学会哪里不能去。但是,如果没人谈论,你又怎么能听说呢?
败迹很容易掩藏。 因为幸存者偏见,你很难知道公司何时已经死掉。正如CB Insights所说,“许多初创公司基本上形同死亡,多年以来像僵尸一样蹒跚前行。”也就是说,假设有人曾在第一时间听说过他们。而风投也喜欢将他们的损失以尽可能平静的方式推到一边。因此,识别失败、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洞见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这些隐藏的科技僵尸酝酿着末日大爆发。危险的是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你在大会上或社交活动中,听到讲员慷慨陈词、讲如何开创某项科技企业时,这些人能给出的最好建议就是大喊着说,“不要做我做过的事情!”
钱比你愿意承认的更重要。 创业需要资金。然而,随着云计算和云服务的兴起,新公司运作成本大大降低,你可能会以为创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便宜,也更容易。但实际上不是这样。
根据这项研究,55%的科技企业因筹资不到100万美元而失败;70%的公司因筹资不到500万美元而失败。从统计分析看,别想依靠你的信用卡,还有贝莎姨妈借给你的几块钱就开公司,尤其在现在,破产公司中71%在最后一轮融资后20个月内濒临死亡。你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开始,然后迅速找到赚钱的方法,实现健康的现金流。
时尚可能致命。 下面这些科技子行业--社会,市场,广告、销售和营销,音乐,和视频--有什么共同点呢?它们已经成为初创公司最热门的行业,同时死掉的公司也最多。
符合逻辑的一个原因是,热门市场总能吸引更多尝试,因此也会有更多的企业失败。而另一个原因是,在这些领域,往往缺少商业盈利模式这个基本元素。构建一个管理分析包,然后出去卖掉它,这不是盈利模式。你赚钱的方式即使远非易事,也应该相当清楚。但是你会听某些人说--他们参与的公司即将失败--你需要招人,然后再想办法赚钱。要想清楚,你有可能接受来自失败者的坏建议。(是的,支持很多公司的风投也有可能出馊主意。)